青藏高原新石器晚期狩猎和农业文化共存

2020-04-15本站

  青藏高原新石器晚期狩猎和农业文化共存。 近日,由大学、美国大学分校、哈佛大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组成的考古团队,在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石器晚期不同生活生产模式人群的共存模式上取得重要,提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石器晚期不同生活生产方式人群的共存模式,并发现马家窑文化距今约4000年前已存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最新研究在《古物》上发表。

   研究显示,青藏高原最早的人类活动可追溯至约16万年前,狩猎采集人群在高原人群的主导可延续至约5500年前,直到新石器时期农业人群扩散到高原东部的河谷地带。然而,当农业人群扩散到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后,与高原土著人群通过何种方式共存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介绍,距今约4000~5600 年前的日文化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土著文化,其文化特征受到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的显著影响,日先要是高原狩猎采集人群的后代。研究人员在对日有关遗址的小面积发掘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动植物遗骸鉴定和分析发现,野生动物遗骸占动物总遗骸比例达98%以上,唯一确定的家养动物是有狩猎功能的狗,表明狩猎是日先民的重要生计方式。同时,日文化地层中出土的植物遗骸中,粟黍作物遗骸达96%以上,远高于临近低海拔河谷同时期农业聚落的作物遗骸比例,日遗址因海拔高气温低并不适合粟黍种植,表明当时粮食作植也是重要的生计方式。

   研究人员综合多种数据分析认为,日先民摄食的粟黍主要是通过与临近区域马家窑文化的物物交换获得的。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和生产模式中,以狩猎为主的日文化和以粟黍农业为主的马家窑文化在青藏高原已经共存。(来源:中国科学报 东)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5184/aqy.2020.3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号、头条号等新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作者:Guanghui Dong等 来源:《古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