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科研进展]所有文章

    海底泥火山是这样产生的

    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了1000个泥火山,它们或存在于陆地,或在水里。最著名的是Lusi泥火山爆发,2006年该火山在印度尼西亚爆发后,将附近的村庄埋入厚厚的淤泥中。...

    2020-12-01浏览(37)评论(0

    全新转录调控复合物可抑制转录

    11月27日,《科学》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团队与陈飞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转录调控复合物 INTAC,并解析了INTAC的高分辨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INTAC作为一个双...

    2020-12-01浏览(190)评论(0

    巨齿鲨也有育儿所

    美国伊利诺伊州德保罗大学古生物学家、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Kenshu Shimada说,这提供了一种非常令人兴奋的可能性。不过,他说,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

    2020-12-01浏览(97)评论(0

    别挖我!梭砂贝母进化伪装色躲避人类滥采

    梭砂贝母是生长在我国西南高山流石滩上的一种贝母属植物,论文第一作者、昆明植物所副研究员牛洋告诉《中国科学报》,他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梭砂贝母不同群体具有显著的体色差异。在某些群体中,梭砂贝母呈现比较正常的绿色...

    2020-12-01浏览(119)评论(0

    功能染料组装诱导发光研究获进展

    通过非共价键作用构建分层有序的纳米结构,并实时监测组装过程,在动态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上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核磁共振等技术研究该过程,但在繁琐的样品预处理和特定环境下的分析大大抑制了该领域的发...

    2020-12-01浏览(155)评论(0

    圆偏振发光材料性能的提升及应用研究获进展

    近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段鹏飞课题组构筑了一个基于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发光的手性向列相液体系,实现了发光圆偏振度的逐级放大,获得了圆偏振度约为0.2的体系,并且实现了由可见光到紫外光的上转换圆偏振紫外发光...

    2020-12-01浏览(177)评论(0

    为什么会“人老珠黄”?

    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合作单位在线发表于《发育细胞》的一项研究,绘制出人皮肤老化的单细胞转录图谱,揭示出皮肤衰老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2个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减轻炎症、抑制衰老的关键因子。而一种天然化合...

    2020-12-01浏览(37)评论(0

    研究制备出小扭转角度双层石墨烯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浩敏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教授李群仰团队合作,首次报道了在六角氮化硼(h-BN)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具有不同扭转角的双层石墨烯,并发现小扭转角双层石墨烯的局域原子...

    2020-12-01浏览(58)评论(0

    科学家揭示全球变暗对碳氮源库关系的影响

    研究表明,光照强度的降低不仅会阻碍叶片光合作用并导致总碳源供应能力的降低,同时籽粒重量等产量构成也受到影响,这意味着全球暗化背景下源库关系平衡发生了改变。此外,光合同化能力还取决于氮的有效应,氮素的源库关系变化...

    2020-12-01浏览(181)评论(0

    太阳暗条精细结构和爆发活动获新发现

    这里的暗条(日珥)是悬浮在高温稀薄日冕大气中由相对低温和高密度等离子体和相应支撑的磁场结构组成。一般来说暗条的等离子体温度比周围日冕环境低100倍,密度高100倍。暗条(日面上)和日珥(太阳边缘)为同一活动体在不同位置的...

    2020-11-27浏览(110)评论(0

    体外多酶体系催化合成氨糖平台开发成功

    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氨糖)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单糖,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保健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用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运动人群的增加以及氨糖更广泛的应用开发,全球氨糖的需求量持续上升。...

    2020-11-26浏览(48)评论(0

    藻类将生命注入3D工程组织

    论文资深作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与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的生物工程师Y. Shrike Zhang说:这项研究是第一个将植物细胞和人类细胞以一种有生理意义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共生组织工程的例子。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案例,说...

    2020-11-25浏览(38)评论(0

    珠峰顶部现微塑料污染

    据《新科学家》报道,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珠峰不同采集点收集了8个900毫升的溪水样本和11300毫升的降雪样本。在以上所有样本中,均检出了微塑料。...

    2020-11-25浏览(71)评论(0

    研究提出对二维材料光谱学进行机器学习研究的方案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数据构建统计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算法在材料研究领域蓬勃兴起。二维材料的Raman光谱对分子键合及...

    2020-11-24浏览(53)评论(0

    科学家发现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粒径效应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是多相催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负载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均有重要影响。过去几十年间,铂族金属与可还原性载体之间的SMSI被广泛研究,而Au因其本身较低的功函数和表面能,被认为不能与载...

    2020-11-24浏览(197)评论(0

    研究发展出曲面印刷微纳结构光子器件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课题组,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合作,通过完全非光刻的微米模板在复杂曲面印刷制备出单纳米颗粒精度的微纳米结构,结合格子Boltzmann模型理论,分析曲面液体内Laplace压差引导纳米颗粒的组装行...

    2020-11-24浏览(40)评论(0

    新研究让杨树不再“飘雪”

    11月18日,南京林业大学杨树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该项研究为培育不飞絮、少花粉的美洲黑杨新品种提供了原创性成果。...

    2020-11-24浏览(159)评论(0

    高阶多光子非线性响应的光铁电半导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员罗军华团队聚焦光与铁电材料的相互作用,发展出二维光铁电半导体材料的新体系(A)n-1(A)2MnX3n+1,其中A和A为有机配体,M、X分别代表金属阳...

    2020-11-24浏览(81)评论(0

    阿姆河三角洲地下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归因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包安明团队,利用阿姆河三角洲近19年地下水监测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K检测、小波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阿姆河三角洲地下...

    2020-11-24浏览(173)评论(0

    利用短肽分子多级组装模拟天然酶研究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峻柏课题组在短肽分子可控组装与功能化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和研究经验。例如,通过精准调控一系列组装条件,将...

    2020-11-24浏览(122)评论(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