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近日,一场博士答辩在云端举行。宁波外国语学校高中物理老师石晓明在经历一个半小时的答辩后,被专家组一致授予无条件通过。这是对一篇博士论文的最高评价。不出意外的线岁的他将如期从宁波诺丁汉大学博士毕业,成为一名教育学博士。
令专家组尤为动容的是,石晓明在经历合璧、文理融合后,开展了科学教学实验,带着学生探索科学本质,并把这些经验写进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英国普利茅斯大学LindaLaVelle教授评价:“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名中国高中老师对科学教育的勇敢探索与创新。”
当时石晓明已经教了6年高中物理,积攒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他希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认识教育,以期更好地引领学生。他本着这样的初心开始了在职读博。石晓明是一线教师,家中孩子尚年幼,再加上一个新的身份——在读博士,可想而知辛苦程度。
在项目负责人、宁波诺丁汉大学教育学冯安伟教授的印象中,石晓明在第一阶段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并不出色,但在第二阶段一跃成为明星学生。
石晓明说,这段经历其实让他很“抓狂”。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骤然转换到教育学这样的人文学科,让他非常不适应。加上要重拾已丢下很久的英语,所以在前期的学习中,石晓明可谓困难重重。
他记得,那段时间白天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节假日要集中学习。“时间得靠自己一点点挤出来。”暑期送女儿去兴趣班,他经常会自己买瓶冰水,在没有空调的培训学校大厅一坐3个小时看文献写文章推荐阅读:基金写作!
努力总会有收获。到了第二阶段的跟岗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石晓明才觉得适应了,慢慢发现了文理碰撞的奇妙。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重点提出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建设过程。此时是石晓明在职读博的第三年。多年的自然科学教学生涯中,石晓明观察到学生虽然学习了解了科学知识、实验技能,却并不代表形成了对科学本质的认知。他举例说,大多数学生对什么是科学这一命题都答不上来。
让石晓明有触动的还有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为期三个月的影子教师跟岗实践活动,“直观地感受到了中科学教育的差异”。
石晓明在回国的上,对自己的博士论文有了想法。新学期开始,他就申请开设一门选修课,教科学本质。课上的所有学生都是这堂选修课的实验者。从“什么是科学”进入,经历“推理”“现实”“解释”“预测”“”,到最后的角色扮演和绘画展示。科学被放入社会、历史、科技和文化的背景中,学生在不同学科间探究发现科学的边界,理解什么样的研究及数据才是真正科学及可信的。
石晓明的这篇论文完整记录了学生每节课的变化。问卷数据和表明,通过这门课,学生懂得全面地理解科学,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了显著进步,核心素养也有明显提升。同时,这篇博士论文也用真实课堂,给出了社会上广泛讨论的关于“科学本质应该怎么教”的参考范本。
博士毕业,就意味着有了成为一名研究者的资格。不过石晓明还是选择初心,打算继续为提升年轻一代的科学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做一名老师和研究者是不冲突的。要成为一个好的老师,肯定需要花时间去做些研究,才能对教育有更好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去教学,去服务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还是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