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研究生的科技小论文怎么写?

2020-04-06本站

  工科研究生的科技小论文怎么写?,说简单也简单,不管是journal paper还是conference paper,国际上最常见的仍然是IMRDC结构,放之四海而皆准...

  introduction,介绍研究背景,应用场合和前景,包括文献综述,总结前人已经做了什么工作,目前大家都在做什么工作,未来可能的方向,本篇文章解决的问题,与现有工作不同的地方

  methodology,介绍研究方法,是调研还是理论推导,是模拟还是实验,研究对象的范畴,定义,研究手段,技术线,整个方案如何自洽

  result and discussion,给出采集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趋势,解释现象,推广,预测

  后面就是acknowledgement和reference了,这个应该没什么可说的...

  您所说的就是理工类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申请毕业必须要发表在省级期刊以上的一篇5000字以内的学术期刊小论文,它是毕业的硬性条件之一,当然每个学校的要求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那么到底要如何写这样的期刊小论文呢?其实非常简单,首先要确定您的小论文的题目的类型,是篇理论型的小论文还是偏技术型的小论文。

  第二种,偏技术应用型的小论文,如:基于液压传动的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系统稳压恒频控制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为“Abstract”, 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 “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 项目名称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的核心部分。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

  清谈的基本内容,摒弃世务,专讲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当时争相慕效,到西晋王衍辈而大盛。东晋后,兴起,清谈之风渐衰。

  魏晋时期一种“以有为体”的哲学思想。主要代表人物为西晋裴頠。裴頠提倡崇有论,目的是反对何晏、王弼的“贵无论”,破斥所崇尚的之理。他认为无不能生有,有是自生的,所谓无,只是“有之所谓遗者”,是有的不存在的状态。他的实际上是何、王思想中的从无生有的论。按《崇有论》的观点,一切事物的起源都是它们自己生出来的,“无”不过是“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裴頠还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论证了决定“有”的是其他的“有”,而不是“无”。在“贵无论”之后,裴頠提出了自己对于自然界的看法:总括万有的道不是,根据不同的形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一切有生的存在都是有形象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是客观规律的根源。所以他认为崇尚、强调“无为”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魏晋时“三理”之一。言,语言;意,思想。指语言能够完整精确的表达思想。与“言不尽意”相对。西晋欧阳建《言尽意论》:“古今务于正名,圣贤不能去言,其何故也?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辨。”认为正确的概念(名)和判断(意)是表达思想、辨别事物的必要工具。概念和判断还可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概念、判断与事物及其规律的关系,“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因应相关,故“言无不尽”即言能尽意,概念、判断能够完整精确地表达人的思想,事物的本质属性。

  言,语言;意,思想。推荐阅读:主成分分析,指语言不能够完整精确地表达思想。与“言尽意”相对。语出《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也多次论及言意关系,认为精奥之理难以言传,只可意会。魏晋玄学家发挥了这一思想。荀粲认为:“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三国志·荀彧传》注)事物深处的精微之理,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王弼指出,“可道之盛,未足以官天地;有形之极,未足以府”。因而名(概念)总是取事物之部分特征(“有所分”、“不兼”)来反映事物;任何一个单独的概念不可能反映事物的整体和事物的规律(“失其常”、“失其真”)。认为“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语辞虽然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曾起过工具性的作用,但是人一旦认识事物之理(“得意”)以后,语辞也便失去其作用,因为它们不可能如实地反映人所获得的事物之理。从而否认“名”(概念)对实的反映能力和“言”对“意”的表达作用。这一思想还影响到文学艺术,文学家认切隽永的审美感以用语言表达,强调文学的“文外之重旨”的表现艺术。

  “言”,指言辞、概念、著述等;“意”,指思想、义理、旨等。“言”、“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早在先秦时期就引起了许多思想家的注意。魏晋时期,“言”、“意”的关系问题,引起了玄学家们的广泛兴趣和专门讨论。这一时期的“言意之辨”,基本思想资料源于先秦各家之说,观点仍可分为“言尽意”、“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三派,但在理论上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更为深刻的思想方意义。

  这一时期的“言意之辨”起端于汉魏之际鉴识人物、综核名实方法的探讨。据欧阳建《言尽意论》所述,魏时蒋济、钟会、傅嘏等论人的才性问题,均引“言不尽意”论。在他们看来,“天不言,而四时行焉;不言,而鉴识存焉。形不待名,而方圆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已彰。”因此,“名之于物,无施者也,言之于理,无为者也。”这种观点发展到晋代张韩达到极端,他主张“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竭力“不用舌论”。欧阳建针对这些名言无用论的观点,全面论证了言尽意的理论。他认为:“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言不辩。”离开了言与名,人们将无法交流思想,也无法识别人物的同异。他指出, ,����

  科技小论文的写法都是一样的格式,就算不是工科也是一样的格式,起码格式布局是一样的。

  科技小论文,尤其是研究型的科技小论文,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研究的准确性和实验的数据。先阅读前人写的论文,并且大量阅读,总结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技术创新点,然后再依次展开论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