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的影响不能“唯”影响因子

2020-02-21程宗明科学网博客

  SCI期刊的影响不能“唯”影响因子。每年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发榜”也和高考公布高考分数一样,引人注目,只不过是最关注的人群限于科学界,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今年的IFs普遍比去年高一些。在收录的12541本期刊中,IF大于3的期刊数为2923本,占总收录期刊的23.14%。我们的Horticulture Research(《园艺研究》)IF 3.64,总排名第1967,属于前15.68%,学科JCR排名第三。

  在国内学术圈,大家最感兴趣的是绝对IF数谁最高。作为做期刊的人,我觉得期刊的影响不仅仅是影响因子,而应该是整体的影响。那么期刊的影响应该用什么指标?或者说,一本有影响的期刊应该具有哪些元素?我觉得至少应该有5个要素。

  1.是否遵守严格的学术道德。这一条是根本。一个不遵守高标准学术规范的期刊一定是不会做长久的。被踢出SCI或被镇压将会是早晚的事。至少学术规范的“红灯”是不能闯的!

  2.是否有非常高的业界/学术圈口碑。期刊的宗旨是为学术界服务和传播科学知识,不仅是论文仓储。如何做好服务,满足学者的需求,促进科学进步是做期刊的人应该认真思考和认真践行的实践。一本有影响的期刊一定有高的服务质量和很好的口碑。这种“口碑”一定是通过多年的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有一个它自己的学术圈,大家维护它的声誉,园艺为它服务,园艺把自己好的论文投到这儿。

  3.期刊的历史沉淀。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愿意投老的学会的期刊,尽管其IF不一定很高。主要原因应该是其口碑,而这种口碑也是其悠久历史沉淀的体现。当然,现在很多学会的期刊IF一直“涨”不上去—由于引用不多导致传播影响变小(引用代表了学术传播),不少期刊在OA时代和新刊蜂拥的时代还自傲自大,尽管仍然“活得很好”,但激烈的竞争真说不定会把他们淘汰或边缘化。问题是不少这样的期刊还在“自娱自乐”,没有考虑到学者的真正需求。很多很老的品牌也会“寿终正寝”。

  4.IF。IF一直是个有争议的指标。“完美的,真实的”IF应该是“纯天然的”。但是现如今用不同“合法”和“非法”手段操控IF的期刊总会有的。如何提高IF,应该首先控制文章质量,加大宣传和推广所发的文章。

  5.期刊的发文量、期刊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学会和商业期刊都必须要考虑的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一个不能给学会和出版商带来利润的刊是没有什么特别价值的。少数的旗舰刊不一定本身带来很大利润,但为旗下“一般”期刊带来影响,通过其他期刊而盈利。但这个指标似乎在当下国内的期刊界,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甚至就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指标。我就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常常听说,做一本期刊准备花1000万的。甚至花了1000万还没有“做进SCI”的刊(最近听说的一个大学的英文期刊)。还真是“钱不是问题”!正是“可悲可哀”!

  对于一个新刊或很年轻的刊,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做成一个有影响的、最终有历史沉淀的高口碑的期刊,而不仅仅是有高IF的刊?关于这一点,我和科睿唯安的宁笔老师有类似的看法。

  先“做强”。开始创刊时,常常没有很多人愿意投稿,这对一个新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这也是一个契机。通过这个机会,定好位,选好稿,通过发文量小、质量高,获得较高IF。这个过程通常要4-5年。

  然后“做大”。一旦获得较高的IF,然后在保持IF和文章质量时,增加发文量。这时再加大宣传力度,如精准宣传文章,建好学术圈,通过专题和高质量综述等保持和提升IF。对于IF的正常浮动,应该“抱平常心态”。

  再“做富”。通过保持和适当提高发文量,坚持高质量文章和高质量服务,再通过多年的保持,成为一个有一定历史的,有影响的高端专业期刊。期刊的发文量大了,无论是订阅刊,还是OA刊,都应该能“做富”。尽管学术期刊不应该有暴利,但至少要有一定盈利,或者至少要不亏本。

  我们Horticulture Research(《园艺研究》)走的就是这条路。2014-2017年创和进入SCI当年只发了30-40篇文章。一是确实没有更多高质量的文章,但我们也确实通过这个过程严把质量关。我们的第一个(2017年发布的)IF是3.6,排到JCR的第二名,当年9月被调到4.554,而成为第一。第二年, 2018年,IF从最初的3.6 “掉到”3.368,很多我们的作者觉得受不了!还问我们“明年会不会再降”。但我们觉得正常。我们回答说“会的,您最好选其他刊吧” (这些就是“唯”IF的作者)。哈哈。我们的发文量从2017年的40增加到75(涨幅87.5%),主要原因就是要开始“做大”。我们觉得一个一年只发几十篇文章的期刊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谁在乎你啊。没有什么商业价值。通过提高发文量,让学者有更多机会在我们的期刊发表文章。只要坚持质量和高质量服务,我们才能留住作者,才能“粘住”作者。今年我们的IF略上升到3.64,我们预计的发文量会在130-150篇,在2018年的基础上将再增加75-100%的发文量。而现有的引用数据显示《园艺研究》的IF还会有较大的提高。以后希望保持在200-250篇/年左右,成为一个中等大小发文量,但IF保持在学科JCR顶端(前1-3名)的期刊,再假以时日,《园艺研究》应该能成为一个园艺和大植物学领域的有影响的期刊。

  作为纯OA的期刊,发文量的增加也就会带来稳定的收入,因为品牌的建立和高端品牌的信誉,也就能“做富”,这样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程宗明2019年7月18日 Louisville,TN USA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