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论文”要动真格
对“问题论文”要动真格。据日报报道,今年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去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近200篇。“问题论文”出的部分高校学位质量问题,发人深思。
三省抽检发现“问题论文”近200篇,这个数量其实不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博士学位抽检比例为10%,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5%左右。那么,大量未被抽检到的论文,其中有多少是有问题的?全国范围内又有多少?数量应当是惊人的。人们不禁担忧,这些不合格论文的作者是否都顺利戴上了硕士帽、推荐阅读:论文答辩。博士帽?
“问题论文”的出现,首先与研究生学习态度、学术作风有关,但其背后,必定有一个“问题导师”。山东大学去年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但是,现在不少高校,有的导师研究生一招就是几十个,招进来后或者是不管,或是把研究生当廉价劳动力,唯独就忘记了在学术上负起责任,在科研上认真指导、严格把关。
“问题论文”集中的高校,同样要承担责任。匆匆上马,设立一个又一个硕博学位授予点,却忽略了学位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这也是症结所在。去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给这些院校敲响了警钟。
从“严进宽出”到“严进严出”,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进行一场“质量”。如今,已有一些高校对部分不合格研究生做出处理,毕业“出口难”将成为新常态。然而,要减少“问题论文”,还要对背后存在问题动真格。提高学位论文抽检率,加强对论文的质量监督,强化导师的主体责任意识,对“问题论文”较多的高校实行学位质量问责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博士、硕士学位的含金量。(邵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