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中的一类傻逼:抱怨导师与课题组不好

2020-04-28本站

  硕博中的一类傻逼:抱怨导师与课题组不好,你若广泛的跟高校的硕博交流后,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导师不满意,或者对课题组的仪器设备,实验条件不满意。

  而这种情况不仅仅限于真的贫困的课题组,一些外人看来不错的课题组的学生也会有类似的问题,诚然好一些的课题组仪器设备,导师的水平要高很多,但是出来抱怨的学生也并不少,有时甚至更多一点,而当你真正接触了真正贫穷的课题组或者濒临死亡的课题组,或者你更不幸,身在濒临死亡的课题组。这时你就能更深切的感触到这类抱怨人士的傻逼之处。

  这里排除一种人:即是因为实验室体力劳动受伤或者心理受伤,并且严重到去医院检查,开了病单的人。这类人可以抱怨一下,因此本文所说的傻逼,不包含这类人。因为这类人本身就是受害者,我见到的这类人也确实很惨,做实验被伤害,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到了很严重程度,去看了医生才发现。他们很可怜,所以不忍心再去骂他们傻逼。

  首先声明,我说傻逼的同时,推荐阅读:主成分分析,也没有把我排除在外,我以前也是个傻逼的典型,大约在大半年以前,我也经常跟同学说起我所在课题组的狗血事件,后来我发现这样做无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逼,后来我就反省,很少再去跟不熟的人甚至很不错的好友提及。有时心里很憋屈也就是再私下骂骂娘,再也不回去说到。而我去观察,“极贫”的课题组的硕博,尤其是一些高年级的硕博也是这样的情况,刚开始的一两年也许会骂一两声娘,再后来的态度要么是很少提及,要么是态度反转。而能一直骂娘,一直谴责课题组资源的,往往课题组并不是十分差,能利用的资源也并非是那么少。

  如果什么是好的课题组,什么是差的课题组,也许很多人的标准不同。有人眼中很好的组,也会有人看不上。而我所在的高校,恰巧是985靠前的学校,所幸能认识一些牛组的同学,而我入学的第二年,专业就被要求取消,可以说也算见到了985高校中能见到的资源最贫乏的课题组之一了(我导师本身资源还算好,只是同一大组的资源实在是无法言语,所以有幸得以见到)。

  在我眼里,好的课题组应该是“有帽子且年纪不大且每年能发顶刊或者隔一年就能发顶刊的课题组”,有帽子自然是指全国公认的帽子,比如“杰青”+有潜力的“青千”(且年纪不大,40岁一下),能发顶刊,自然最低是所在领域的最高的刊物,物理是PRL,化学是JACS&Angew ,材料是AM,再加nature,science系列的。

  而资源不足的课题组,到底不足到什么地步才能叫不足。在我这里是,只要能用自己的经费买得起实验中最常用的手套以及最普通的口罩的组,而且给学生发钱的(发100,200也算发),都不算资源最匮乏。也许有人会说一盒手套才几十块钱,一盒口罩才十几元钱,这样标准太低,但是对不起,在我这里定义的资源匮乏就是这么低,只要能发给学生钱的,能买起手套,口罩的,都不算资源匮乏。

  对于一个资源匮乏的课题组,常见的学生状态是,刚开始半学期挺高兴的,再后来半年慢慢接触了实验室的真相,同时和同龄人的对比,慢慢意识到资源,导师的重要性,渐渐产生不满,开始吐槽,再之后的半年,开始从吐槽变成了轻微抱怨,抱怨,厌恶,而再过半年,则又会从抱怨转变为不抱怨,如果意识到还要毕业,则会从不抱怨转变为“拥护”导师,再之后,就是尽力讨好老师,从抱怨状态转变为赞颂状态,或者不讨论状态,当然这种转变是明面上的。而这种变化的由来的原因也是显然的,甚至说是“明智的”。刚开始的高兴是因为刚入学,兴奋期还没过,刚开始要上课,此时的导师也不会去问,所以是高兴的,也是最维护课题组团结的时候,是听不进任何语言的时候,而过了半年之后(约),渐渐发现导师的问题,渐渐有意识了实验室资源的匮乏,态度慢慢改变,便开始了一些吐槽,而这一阶段,持续不了太久,当你在一道墙上发现一个裂缝之后,更多的裂缝就会被发现,而没发现裂缝之前,你是不会去刻意找裂缝的,过不了多久,这些学生就会从吐槽,变成轻微的抱怨,之后就是抱怨,这样的阶段也许是半年,也许是一年,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之后,就会从抱怨转变成不抱怨,一方面是看到其他人的遭遇也是这样,二是看到也无力去改变了,三是自己刚入学时候的雄心壮志也渐渐磨灭了,这样促使他们慢慢冷静下来,而再之后,意识到资源有限的现状,便开始的争取资源的活动,当资源充足时,竞争不算残酷,但是当资源匮乏时,各种手段便都会见到了,资源越匮乏,见到的手段越会恶心人,这也促使这些理性人从不抱怨的状态,转变成了“维护者”的状态,努力把自己变成老师信任的对象。有时这样的状态维持久了,自己也恍惚了,变得淡定起来。而在这种环境下,再去抱怨的人,我只能送给他们一句话“要么是你所处的环境还不够差,要么是真的够差,而你在一个这么差的环境中还去抱怨,你真是傻逼”,(当然可以在背后抱怨,没人知道),而对这种人能给的建议是,要么早入脱离出去,要么就停止抱怨,向师兄们看齐,想着怎么争取资源,争取自己的发展。从老板嘴里,从其他人手上抠一颗米下来,虽然这样做违背的自己的初衷,但在这一两年,别忘记自己的初心,要是连这都不想做,就自求多福吧。

  对于一个好的课题组,抱怨的重心则不会在资源上面,更多的是在竞争上,好的课题组资源是充分的,就是分配不均,好的组人数也多,同僚之间的竞争也会更激烈一些。

  这时的抱怨,更多的是集总在导师的态度上面,但是毫无疑问,这类抱怨显然是“吃了肉,还要嫌弃厨子调的口味偏咸了些。”这种抱怨最典型的当属,导师会集总资源或者精力在其他人,而自己在组里胜出的可能性不太大,或者说老师的重心不在自己身上。而对这种同学,我能说的是,停止抱怨吧,努力做自己的事情,能做到多好,就做到多好,做出来就成了,做不出来,也可以借助导师的资源去争取到别处,也是有机会成功的,还有希望。如果要是抱怨,这可能会沦落到那些资源不充分的地方去,那时候再后悔,都晚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