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开题报告怎么写?

2020-06-14本站

  研究生开题报告怎么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虽然研究生们接受了研究方法的训练,不缺乏开题报告的相关知识,但是真正让人满意的开题报告并不多。开题报告不仅要显示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问题,还要揭示这些问题得以提出的依据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因此,撰写开题报告就不能满足于将开题报告(指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表格式开题报告)诸表格逐一填满,而是要研究各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其内在的逻辑路线去表达。

  无论开题报告的第一部分要求陈述的具体内容有多大差异,它都内在地指向研究者要研究的问题。所谓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在理论或实践中存在但又还没有研究或没有得到彻底研究的问题。

  问题与问题是相互联系的,研究者可以从他人所提出的问题中生出新问题,因此研究者必须对相关文献加以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或文献述评,以下简称文献研究),找到其中所研究的问题。文献研究当然可以是对研究现状的把握,不过研究现状这一说法很容易给研究者以误导,似乎只要知道当前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就可以了,其实并不尽然,因为问题从来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如果不把握问题发展的历史,不仅难以理解当前正在研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无法觉察问题的发展趋势,如果不以问题的发展趋势为前提的话就不可能提出具有前沿意义的问题来。强调对研究现状的把握,在很大意义上是因为当前的研究文献隐含着研究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事实上,许多研究文献在前言里或多或少地会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历史作简要叙述,如果研究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可以追溯出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史,这就为接近前沿创造了基础,当然对前沿的接近不能没有跨年度研究文献的支持。如果研究者把前沿问题(或者自认为所提出的问题是新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就不能不把问题的形成历史纳入其视界之内,可见,历史意识对研究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强调研究现状,还有一个原因乃在于研究者不想把新问题作为研究重点,而是要谋求对已成共识的问题的解决,其重点已转移到了方法的研究上,这时长篇累犊地陈述问题的历史就不那么合适了。方法与问题、方法与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就一般意义而言,如果不思考方法所对应的问题是什么,对方法的理解就不可能充分,也不可能创造出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来。问题确实可以是方法上的问题,当研究者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路径和策略去解决一个也许不能算是新的问题的时候,在做文献研究时可以侧重于对方法的形成史、各种方法被使用的条件、各种方法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方法。这样一来,对研究现状的把握虽然重点在于分析当前所使用的各种方法,但也涉及到这些方法的历史,而方法的历史又与问题的历史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来讲,在方法上提出问题往往涉及到问题与方法两个方面,特别对那些还没有充分明确,或者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问题更是如此。简言之,只有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已明显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者的共同问题时,才能把方法及其历史作为文献研究的重点。把已有研究文献所呈现的观点(或结论)加以概述是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许多文献研究都把重点放在这个方面,但是,诸文献所呈现的观点与该文献所研究的问题、所运用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梳理、没有对方法的分析,就不能对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作出判断,可见,对研究文献所呈现的观点加以研究离不开对问题和方法的考察。当然,研究者可以将其侧重点放在对各种观点及其联系的分析上,虽然不同的文献所呈现的观点十分分散,由于这些文献所研究的问题大致相同或相近,它们的观点必然有着某种一致性,如果这些观点不具有一致性,这足以说明对这些观点加以研究的必要性,当然,各种观点也可能是对问题的不同侧面的回答,这也可以说明将这些观点相互补充,形成更具有综合性的观点的必要性。概言之,以诸文献所呈现的观点为基础去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可以表现在问题的澄清、方法的修正、新观点的生成上,当研究者把新观点的生成作为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就相当于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问题的提出所依据的是问题、方法与观点各自的发展历史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内在逻辑。考虑到文献提要是围绕问题、方法与结论来陈述的,如果研究者能够认真研究文献提要的话,完成问题的提出这个任务是不那么困难的。

  在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里,课题的价值、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课题的创新性是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的①,其实,这些要素都包含在研究内容里。研究内容是研究问题的具体化,通过问题的提出这一环节,研究者所提出的往往是一个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如果不能将其分解的话,也就难以使问题得到明确,就难以生成论文的提纲。论文提纲是研究内容最具体的表现,但它也是问题是否明确的重要标志。论文提纲一般以层级性标题来显示,但是其内在的逻辑乃是问题的层级结构,只有明确了问题的层级结构,才能确定论文的纲目,因此,研究者最好能够以疑问句的形态来表现其研究构思。在开题报告会上,如何表达要研究的问题、怎样解释这些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以某种能够理解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才是研究生要重点思考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其实已在问题的提出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了解决,这不仅是说,问题的提出要以一个问题作为其结果(不少开题报告都忽略了这一点,至少从形式上没有把这个问题以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它是研究内容(即论文所涉及的全部问题的根据,具有提纲掣领的作用。只是因为这个问题过于粗糙而易与其他研究相混同,需要对其加以具体化,正是在这一具体化过程中生成了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所显现的是论文的问题域。

  关键问题其实是问题域中那些能够把其他问题联系起来的“关节”,抓住了这样的问题往往能够实现问题域的突破,可见,关键问题是由问题域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而非人为选择的结果,也不是研究者主观上认定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重点问题。关键问题是非常具体的,从关键问题的选择中很容易考察研究者对问题的洞察力和研究的创新性,如果关键问题与研究所涉及的论题基本一致的话,完全可以用关键问题作为整个研究的问题,这样就能避免史学家严中平所说的“大题目,小文章”的偏向。客观地说,一篇论文不可能解决问题域里的所有问题,甚至不可能彻底解决一个问题,而只能在一定的范围、程度和水平上获得解决,而这正是陈述研究目标时所要考虑的。研究目标就是对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范围、解决该范围内的每个问题所要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加以限定。换言之,每个问题都应有相应的研究目标与之对应,以一两句话就能将研究目标交代清楚是不太可能的。遗憾的是,很少有研究生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造成这种研究目标意识缺乏的原因首先在于表格式开题报告在设计上过于简单,研究目标经常置于问题的提出之后,这其实相当于启发研究生要从所提出的问题上去思考研究目标,从逻辑上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样的设计很难把研究目标与具体的研究问题联系起来;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研究生根本就不清楚研究目标是什么,不少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中将“研究目标”描述成“教育目标”了。课题的创新性是对研究进行的价值判断,而这显然与课题的研究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表格式开题报告将前者放在问题的提出里,而把后者放在研究内容里。本来,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面对课题的研究作价值判断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这种判断往往很容易泛化到没有边界的程度,因此而影响研究者对自身课题所具有的真实价值的认识。其实,对于一项研究来说,能够为人类知识提供一点新的成分、为人类实践提供一点新的启示就足以显示其意义了,在这个意义上,课题的研究意义甚至课题的研究目的与课题的创新性根本就是一回事,它们都是通过研究者所提出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假设表现出来的。

  与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相比,在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这个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对于许多研究生来说,似乎只要把各种研究方法罗列出来,至多对这些方法加一点解释就足够了。其实,研究方法与研究的问题是直接对应的,如果没有对问题的认真分析,研究方法又从何谈起呢?虽然许多研究方法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性,但是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角度、路线、方式就不同,研究方法不仅仅与论文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由问题的提出来完成)相互对应,更重要的是要与研究内容中的具体问题基本对应(不一定一个问题对应一种方法,也不是一种方法对应一个问题),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加以归类,然后根据各类问题设计适合的研究方法。如果无法做到如此精细的话,至少也应该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所需要的研究方法作出讨论。由于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研究方法的构思就不能不涉及到研究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甚至研究工作计划等项目,把这项工作视为系统工程一点都不过分。但是,在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里,实施方案被简化为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分析、论文的写作,而可行性报告则被描述成资料充分、时间充裕、导师强大、个人努力等等,不难看出,这些描述其意义相当有限。研究的可行性首先要求对问题难度的判断,只有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才有谈及可行性的需要,我们之所以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还没有把问题搞清楚,还找不到问题的突破点在哪里,还缺乏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成熟的主客观条件,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这样一来,研究的可行性应该从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力、推荐阅读:排除标准,问题解决的突破口的选择、解决问题的视角和路径的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等方面去展开。特别需要指明的是,虽然研究生导师是专家,但是研究生也有自主选题的权利,如果研究生所选择的题目并不是导师的专攻领域的话,导师的强大未必就是决定研究可行性的关键因素。研究的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它们所要回答的问题都是怎样去研究问题,因此两者都不是按照时间来展开的,而是按照问题来展开的,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去解决作出交代,因此最好将研究内容里的问题按照由易而难的顺序加以排列,然后再分配相应的时间,一般来说,容易的问题所需要的时间比较少,而且应该先解决,然后再集中更多的时间用于解决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可见,研究时间的分配不是平均化的,更不是笼统地按照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撰写论文来安排的。

  目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都以表格的形式来呈现,这种形式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表格内含的项目被分割符号分离开来,从表面看,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独立性,这样很容易忽略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对于许多研究生来说,似乎填好了表格所要求的项目,开题报告就算完成了;再加上研究生们以日常思维来理解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研究工作计划等‘”,在他们看来,开题报告似乎就是他们的学习计划或工作计划,因此而失去了开题报告的科学意义;更为艰难的是虽然在开题报告会上,导师们老是抱怨学生没有问题意识、题目太大、问题不明,但是研究生自己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只要掌握了开题报告的内在逻辑,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概括地说,开题报告无非就是有依据地提出问题,对问题加以分析,谋划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研究生们坚持一切以问题为中心,就不难找到开题报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不难写出真正能够指导自己研究的开题报告来。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毕业季也已经来了吾日三省吾身综述文献下了吗?文献翻译翻了吗?开题报告写了吗?毕业论文怎么写?对于大多数课程低分飘过,学术论文一窍不通的学渣来说这篇文章,很可能就是你的救命稻草。

  毕竟学校每年都会付费帮你买断,又省钱又全面,在校生真是白用白不用啊!

  具体格式每个学校给出的模板不一样,写论文时以学校模板为准,此处仅供参考。

  1.论文标题:在正文部分的第一页,第一行,居中,不超过20字。字体要比正文的字体大一些。

  3.内容摘要:一般用200-300字高度概括全篇论文的精华。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5.正文:正文部分分为开头、本论、结论三大部分。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

  学位论文是学生获得不同等级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学位论文的撰写一定要通过开题报告这个关,如果开题报告不被通过,那么就不允许撰写学位论文,显然开题报告对于学位论文而言至关重要。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各部分的撰写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弄明白。

  撰写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首先要有选题。选题就是学生学位论文的研究题目。选题有几种来源,要么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验或专业经验,要么来自文献阅读,要么来自于老师的建议。

  选题还会涉及选题的大小、选题的范围。它们都是相对而言的,这也视研究队伍的大小和研究能力强弱来确定。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可以缩小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还可以缩小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甚至再缩小为“小学数学几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由此可以看到选题由大到小的变化。选题意义可以理解为研究目的,选择了一项研究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确的目标,通常选题意义或研究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是学术意义,第二是理论价值,第三是实践价值,第四是个体目的,第五是知识发展。任何一项选题都可能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设定其意义,但并不是每一个选题都要达到这些目的,这要视选题大小、范围和类型而定。在选题意义上,作为一种科学研究,论文的意义在于填补知识的空白或探索新知识、找到一些现象的起因、描述一些现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验证一个假设。

  从研究选题、研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确定中可以明确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但一项研究是否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还取决于这项研究的理论框架或分析框架、研究视角或范式。所以在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还须提出研究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将决定学位论文的逻辑结构。研究“概念框架和研究目的密切相连,而且研究目的与框架共同对研究问题的形成造成重要影响”为什么研究需要概念或理论框架呢?这是因为一个概念框架、模型或理论可以帮助提出一个科研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做出解答。科学研究实质上是为了发展或验证能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理论、假设、模型、猜想或概念框架。研究问题和理论之间的联系是直截了当的。一个研究问题可能需要多个理论,不同的理论可能对一个问题作出不同的解答,如“班级人数和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一个研究问题可以用多种理论来回答。另外,观察什么与如何观察是由该问题或选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来驱动的。那么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概念框架?什么是理论?什么是理论框架?概念或理论从哪里来?如何在研究设计中构建概念或理论框架?如何在研究设计中应用概念或理论框架?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其实还与研究的假设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每一个开题报告都会有研究的假设,或者说,做研究首先要有假设,然后去找证据证明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如一个研究生提出了一个假设,说一个人的数学成绩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强则数学成绩就高,这就是一个假设的理论模型。

  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的开题报告,因此也必须始于问题。年鉴学派大师费弗尔说得明确:“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同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数学或实验技巧,而提出新问题、发现新可能性或以新视角看待旧问题,却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研究中问题的重要地位。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说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过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问题一定是指向知识和理解。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是有区别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多数人的写作或者缘于现实的思考,或者缘于阅读的兴趣。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阅读会促进对现实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常常会求助于阅读。”“通过专业或个人日常经验选择一个研究问题似乎比通过(老师)建议或文献的途径更加危险。但这种担心未必正确。以个人经验指导你的研究有可能会更具价值。”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专业活动、生活经验、老师建议都可能成为研究问题的来源。这里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是,在中文中“问题”有多重意义,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各具有特定的意义所指。我们用三个动词就可以解释这三个词的意义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讨论问(议)题”。在学术研究中可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所有的“解决”“回答”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问题”。通常我们会说,“伟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决某一急迫的实际问题。”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价值观不同,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也不同。马克斯威尔把研究问题划分为三类,它们是一般化问题(genericquestions)和具体化问题(particularisticquestions)、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也有方法研究学者认为,“大量的教育研究问题可以归纳为相互关联的三类形式:描述性问题———正在发生什么?因果性问题———是否有系统性的作用?过程性或机制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或怎么发生的?”我们把问题基本上分为三类,即本体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通俗地说,在研究中时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怎么办”的问题。

  研究者应该以有助于实现实践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问题,而不应该把这些研究的目的隐藏在研究问题本身中。并且研究问题必须是通过研究能够得到解答的问题,研究必须是真正可以实施的。“如果提出一个没有哪个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是因为无法获得回答问题的资料,还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严重的效度威胁。”如果把研究问题划分为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那么通常会有如下说法:提出研究问题时,要以研究对象所说或所报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观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为或因果推论的方式提出。

  对什么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选题意义?研究问题应该通过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回答的问题,而且可以直接询问研究如何实现实践的目的。在论文开题报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问题的提出”,也就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德里达在谈到“本体论”问题时,认为本体论始于“这是什么”这种方式的提问,但他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方法,但反对的策略则是“回溯到源头去”,他主张的追溯就是“提问(questioning)”,“提问看上去只是疑问而无所肯定,其实,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在提问中,所要问的问题的方向就已经确定了。这其中就有着yes。”因此在我们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肯定,提问者只是对它进行论证而已。要很好地设计研究问题,因为它们会影响到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效度或结果。研究问题是研究设计的中心,它决定着其他各个部分。问题提出要有意义。“从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体确定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这一过程对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因为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研究的概念或理论基础上的。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明白,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个选题并没有能够反映出某一个重要概念或理论,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可以作为概念来看待,但不足以表明其学术性或理论性;如果我们把选题改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学科性就成为这个选题研究的概念来源或理论来源。

  通过对研究内容的建构,确定了研究的对象和方向,但任何研究都需要利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来完成。研究方法,即收集数据的方案和对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应根据研究问题来选用,并应该能直接回答该问题,将问题和方法直接相联系,可以在调查方法、数据、假设的互相作用基础上进行一系列逻辑推理,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包括教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通常会有四种,如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统计和调查研究法。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有什么关系呢?从逻辑上说,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应该是一致的,“你运用的方法一定要能够回答你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是回答研究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研究问题的逻辑转换,研究方法的选择不仅依赖于研究问题,而且取决于真实的研究情境,还要考虑如何在这种情境中最有效地获得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也就是针对什么问题使用什么方法在逻辑上要求清楚地表达出来的,如对基本概念的界定和梳理,用文献法,但文献综述中可能会使用文献统计法。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不是一种逻辑结合,如果研究方法不能为回答研究问题提供所需要的资料,那么就需要改变研究问题,或者改变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必须适合研究问题,而且研究者必须有能力实施这个方法。”因此研究者应该指出某种研究方法为什么能有效地研究某个问题,对研究方法必须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测量的方法、数据收集的过程、对数据的分析等,必须能让其他人评论或重复验证这项研究。此外,研究还需要指出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各学科研究都有一套指导科学研究的根本性的原则,这些原则是:①提出有意义并能通过实证来研究的问题;②将研究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③使用能对研究问题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④进行有条理的、明确的逻辑推理;⑤实施重复验证和研究推广;⑥发表研究结果,鼓励专业人士的审查与评论。

  在确定了选题和确定了研究的问题之后,必须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研究工作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虽然是一种研究方法,但它是一种最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任何研究都必须要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问题是文献种类有哪些?通常我们可能需要的文献有教育学术专著、教育学术期刊论文、教育学术会议论文、教育政策文本、教育学术学位论文、教育学术研究手册、教育学术工具书(百科全书、辞典等),但要注意不包括教材。有学者指出,“针对某个问题所作的相关的文献综述可能会发现这个问题尚未被解答。当发现这个空白之后,文献综述通过分析该问题和相关假想是如何被讨论的,以及发现过去所用的抽样、选址和其他重要背景,可以帮助提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及研究的设计和执行方案。”由此可见,在进行文献综述的时候必须以问题为中心,也就是要针对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综述,这样可以避免罗列文献的简单做法。为什么要做文献综述呢?它是学术研究的一项基本规范,当然文献综述更重要的是为了知识传承和知识创新。在做文献综述时我们最需要弄清楚的是知识谱系。借用福柯的“考古学”说法,文献综述可以理解为知识考古学,它就是对知识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这一过程不再被看成是确定无疑的,或是有明确的主体意义的规划在其中起决定作用。知识形成的过程被福柯处理为知识相互诠释的过程,一个(或一种)知识的形成总是“通过另一个既是次要的又是重要的、既是隐蔽的又是基本的意义的话语之明确意义重新整理。当然就一项研究而言,文献综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为本研究选题提供启示,也就是说,通过文献综述为本研究选题奠定了知识基础,从文献综述中找到了选题的重要依据,或许是新选题新研究,或许是旧选题新研究,或许是旧选题补充研究……总之只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才可能知道你的选题在所属研究领域中的地位,这是研究创新和研究进步的根本标志所在。因此文献综述是进入到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不做文献综述是无法进入到学术殿堂的。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需要有选题、问题、文献综述、内容、方法、理论框架等内容,而所有这些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选题要具有意义必须通过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来体现,而文献综述是围绕着提出的问题来展开的,研究的内容是根据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来确定的,研究方法一定是从属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内容的,而理论框架、分析视角是为了使方法使用的有效性得以展现。看来,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应该清晰,应该利用有关研究对象的已有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概念与研究模式来丰富研究问题,应该用理论与知识丰富研究目的,选择什么样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又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汤一介说:“照我的想法,‘哲学’应该是从思考某个(或几个)‘哲学问题’出发,而形成的一套概念体系,并据概念之间的联系而形成若干‘哲学命题’,并在方法上有着相当的自觉,进而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综合而形成的关于宇宙人生的哲学体系。”哲学体系是这样形成的,包括教育在内的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形成的呢?开题报告或研究设计应是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一开始的事情,因为随着研究过程进展,研究者会出现新的观念,找出新的材料,……它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此适时、适宜地作出调整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这个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罗列许多我们根本解决不了的,比如有的老师说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某某地区的教育质量等等,别人一看“提高”这个词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质量的不是一项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广性,还有待实证;研究的创新是相对别人这方面的研究,别人没有的,你自己总结提炼出来的新亮点,也是你文章的亮点。研究的价值与创新应立足于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无关的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的罗列上去。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论文的结构不拘一格,应依照内容和作者个性选取最合适的行文方案。但是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多采用以下结构。

  引言。也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理由,作者需要向读者交代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文章的创新点,同时应适当提及先前相关的工作。

  正文部分。作者详细阐述如何完成这项研究,包括向读者介绍实验过程和数据为你的主题提供证据。正文部分通常又包括研究方法、结果和数据、讨论等子部。

  参考文献。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表示作者在研究中参考的文献资料。不同期刊往往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

  附录(非必须)。对一些正文中未提及的问题做详细阐述。通常为一些技术细节,定理推导等。

  另外,论文一般都提供摘要和关键字。摘要是概括全文主旨、关键观点、发现以及创新点的一段简练文字;关键字是若干描述文章所属领域的词汇,便于论文的分类、索引和搜索。

  理好文献,明晰思路,其他的都不要考虑了。这样,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报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