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生论文最新范文汇集
文学研究生论文最新范文汇集。文学研究生生在毕业之前,都要进行论文写作。文学研究生论文不仅是获取学位证书的必要步骤,同时也是反映学生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和学习成果掌握程度的最好检验途径。要想写好一篇文学研究生论文,良好的专业功底是基本要求,而并非唯一因素。要想通过论文清晰表达研究观点和中心思想,必须有扎实的写作能力才行。除此之外,对文学研究生论文的写作步骤要求,以及所要运用的方法技巧都要有所了解,还要学会灵活运用。这样最终完成的效果才能达到高质量水平。下面笔者就来分享文学研究生论文写作攻略和最新范文汇集,大家继续往下看。
所谓选题,指的是对研究课题的选择。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有四个方向,它们是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文体研究和社团、流派、思潮、创作群体研究。一个研究者的学术选题与他的学术兴趣、学术性格有关。对于一个擅长宏观把握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文学史研究以及社团、流派、思潮和创作群体研究;对于一个艺术感受力较好,文体意识较强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作家作品研究和文体研究这样的方向。研究方向的选择只是为选题圈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当这个大致范围基本确定之后,才可能进入具体课题的选择。
学术研究的价值规则是创新(有些学术研究还追求实用)。学术研究的方法规则是实证和逻辑。所以,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紧接着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收集材料和消化材料。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来自对材料的分析,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有赖于材料的支撑。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而言,任何课题的研究都必须包括至少三方面的材料。一是与课题有关的文文学理论从思维层面决定了一篇文学论文的框架结构,从思维层面为文学论文提供了逻辑基础,从思维层面去确定和深化研究者的思考方向。简而言之,文学论文的所有论点的形成、论据的组织都是在文学的指引下完成的。二是其他学者在此课题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研究常常是在一个具有相当长度的学术传统中进行的。任何一个研究者都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研究,惟其如此,学术才能形成一个可以延伸的阶梯传统,研究才能在这样一个传统中向前发展,向纵深挺进,向高度升华。三是与这个课题有关的全部文学作品。因为文学理论为我们提供的只是思维方法上的东西,是我们的思维工具;他人的成果为我们提供的只是研究的途径、路标、参照,它们只是我们研究的辅助,而不是研究本身。我们的研究最终只能落实到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作品身上。文学作品是我们从事文学研究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证材料,是我们从事文学研究不能回避的事实。
收集材料之后的工作就是消化材料,消化材料的过程就是形成观点的过程。所谓消化材料就是阅读、研究材料。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自然会有某些感想或心得。学术观点通常是这些感想和心得的理论提升、理性升华。当然,学术论文的观点与我们通常的心得感想不同,心得感想犹如天上彩虹,美丽炫目却无依无凭。学术观点的标准不是美丽而是真实,它必须有大量事实材料做依托才能成立。所以,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不能满足于有观点的存在,更要求对观点的论证。论证观点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形成观点的思维活动过程的一种还原。思维活动还原的物化表现就是学术论文的提纲。一篇学术论文的提纲实际上是作者关于某个问题的思想结构图。从提纲,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论点和论据,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路线和理论方法。
提纲的形成必须遵循逻辑规则。论点如果没有论据作为支撑无异于胡言乱语,论据没有逻辑的组织无异于散沙一盘。材料使观点变得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观点使材料变得生动鲜活有的放矢。惟有通过逻辑的推演才能使似乎散沙一盘的材料变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样,也只有充满内在逻辑力量的论点、论据关系才成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框架,使学术论文成为一个周密的话语体系。
好的提纲仿佛论文的蓝图,当蓝图做成,论文也就呼之欲出,伸手可及了。提纲又仿佛论文的骨架,提纲一旦形成,论文的基本思想就已经站立起来了。
当提纲完成,研究者就可以进入论文写作状态了。写作者将按照提纲标志的逻辑和结构将材料整合到文章中。如果提纲做得很好,那么,这时候的工作就犹如按图索骥,这样的表述似乎容易给人一种误解,那就是论文写作是对提纲设定的思维空间的一种机械性的填充。其实不然,即使有了一个很完善的提纲,论文的写作仍然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将材料在提纲的结构中水乳交融地统摄一体,这同样是一件颇有难度的工作。何况,一篇文章,不仅是思想的载体,同时也是语言的表达;不仅是语言的表达,而且还是文学的表现。思想、语言、文学将三位一体地表现在文章中。所以,将提纲转化为论文,是一个用语言激活思想,并通过文学作出最好表达的过程。所以,不要以为提纲形成就大功告成,其实,蓝图永远只是蓝图,要想矗立起一幢完整的建筑,还须我们付出最后的艰苦努力。
以于非文学学科的学术论文,我们的讨论到上面就可以结束了。但由于这里讨论的是文学论文,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一点补充说明。 客观的说,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中,文学这个学科是距离科学最远的一个学科。研究文学不仅需要理性思辨,同时也需要感性兴发。一篇完全不能体现研究者审美感受力的文学论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文学精神有所抵触的。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阐释不完全是一种理性行为,更是一种审美体验,一种艺术感知。这就是说,文学论文的写作,既是一个抽象思维的活动,也是一个形象思维的活动。它兼容两种思维。抽象思维仿佛血脉,确定其走向;形象思维仿佛血液,激活其生命。
事实上,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的第一事实。文学研究是否具有创新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是否将文学作品读出了新意。诗无达诂。这句话的含义是文学作品没有明确惟一的解释,西谚则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而将文学作品读出新意,实际上是对研究者艺术感受力的考验。对文学作品具有创新意义的解读,既是一篇文学论文论点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文学论文论点的有力支撑,同时,它还是文学论文最赏心悦目的部分,它的光芒将照亮整个文学论文,使文学论文在学术、学理、学统之外有了文学、艺术、诗的内蕴。
1)封面:论文题目(居中,大号字)、考生姓名:XX、专业:财务xx、指导老师:XX、准考证号:XXX;
[摘要]伴随新媒体时代到来,利用微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势在必行。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引导性不足、大学生意识不够等问题。需要从建立自上而下的线上推广体系、塑造把关人、拓宽活动延展性等方面更好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转型,实现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我国各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性、参与性、教育性、丰富性,也应该注意每一次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否能够实现对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是否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能够拓宽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原本就有包含当代大学应该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有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和人格修养的塑造,为大学生逐步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丰富了精神内容,拓宽了方法渠道。
当前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少明确的建设评价标准。从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难以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文件多,期待多,活动多,目标多,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并不强,面临着形式大于内容,活动浮于表面,缺少深度,缺少延展性等问题。
伴随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可以越来越便捷地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但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判断力、防范意识,增强对外来多元文化的有效识别,抵御外来文化通过输出文化产品等对我国青少年思想的侵蚀。
当下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其便捷的媒介属性和便捷的社交聚合性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借助微信平台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势在必行。
不同于以往高校在进行思想文化传播教育时开展的课堂宣讲、班会讲座等传统模式,微信的使用打破了时间和场所的限制,便于学生更方便、快捷地接触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校园文化的最新动向。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包括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群体在内,都已开通并灵活使用微信。各高校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微信公众平台,最大可能得实现教师群体与学生平等的、即时的交流和分享,从而更高效得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拓宽了校内师生和校外大众了解高校校园文化的渠道,改变了距离对文化传播的制约。受众阅读不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信了解校园文化动态。微信作为目前最常使用的手机移动App,借助微信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校园文化信息发布时,能够使学生更容易认可和接受,可以更为方便得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传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一般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接收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包括来自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借助于微信平台,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和信息传播渠道,让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无处不在。
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重要性并着手推进,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大学生不能意识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缺乏学习、甚至于接触的兴趣。他们更多的精力愿意投入到像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啦啦操等时尚性和娱乐性强的活动中,对新鲜科技的兴趣度也大于传统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屈指可数、项目单一,大学生参与度不高。喜欢传统文化的学生可参与项目的选择种类不足,而已有的活动乏陈可新,缺少大众吸引力。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的引导亦不足,参与渠道相对单一。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媒体尚未被高校很好的利用,没有作为舆论和文化的引导窗口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很多高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停留在师者讲学、悬挂海报横幅等传统做法,没有很好地利用当下流行新媒体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更好地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工作人员对微信的应用水平亟待提高。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管理者还不能更好地将微信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互联网+”的新形态对高校管理者应用推广微信等新媒体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利用微信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时候,如果把关不严或者某些敏感信息被曲解传播,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传播,甚至升级为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当应用微信平台作为文化输出和学习平台时,很容易受到包括好友消息、朋友圈回复、游戏回归邀请等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中断,导致注意力转移。
若要在高校充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工作需要完善一个自上而下的微信平台应用体系,要求高校所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者要形成共识。包括高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在内的各个行政部门及辅导员要全员开展微信平台运用的培训活动,使线下工作能够在微信平台上得到延续和更加的发挥,激发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更好地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工作。
所谓新媒体“把关人”就是指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经常给大家提供网络消息,同时发表的言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想要更好地推进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研究,塑造微信“把关人”至关重要。针对当前高校的现状,推荐阅读:课题写作。微信“把关人”绝大多数由教师担任。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包括教师对信息的认识,对信息价值、信息教育价值的认识,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坚守信息道德等。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提升,任何技术硬件都是无用的,最终都会成为摆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能力,一方面要帮助教师树立“服务”学生的职业理念。通过日常“积累新媒体资源、使用新媒体资源和创建新媒体资源”这由表层到深层的“三部曲”培训,有目标、有计划、有成果地提升自己,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装备”自己,有效地消除传统教师的“自卑感”,切实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只有具备优秀媒介素养的高校一线工作者才能更好地运用微信处理相关事务,将传统教育的方式和理念与新媒体平台特性相结合,更好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根据不同目的建立主题不同的微群。基于大学生喜欢利用微信进行通信与沟通的特征,利用微群将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聚集起来,促进大学生通过微信进行深度学习交流,亦鼓励教师、辅导员等引导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鼓励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既可以在具有影响力的校级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微信推文,也可以在某些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传统文化主题板块,甚至可以建立以推广中华优秀传统为主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
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加大对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包括国学社、汉服社等社团的扶持力度,鼓励并辅导学生组建更多的相关社团,并协助该类社团做线上微信宣传推广;积极举办“国学达人挑战赛”“古诗词大赛”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比赛活动,活动内容跳出传统活动的设计形式,既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兼顾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方式也突破以往传统文化相关的竞赛类活动线下报名方式,可以通过微信进行线上答题选拔。甚至可以推出微信小游戏,借助微信平台以游戏答题的方式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加入相关活动行列。通过广泛的微信线上推广和创新传统文化活动形式,打响传统文化类社团的校园知名度甚至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传统文化类社团。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微信更好地拓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实施路径,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转型任重而道远,是需要我们继续深化研究的课题。
[1]赵浩轩,张琳,田晓曦.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15(1):175.
对于每一个攻读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学习好课程知识,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分析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毕业论文写作可以起到很好的自检作用,我们可以从中查出不足之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完善进步的过程。大家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写作态度,按照笔者上文分享的步骤要求进行撰写,掌握必要的技巧,相信就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文学研究生论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