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肠镜最多能管几年平安?
做一次肠镜最多能管几年平安?,波兰华沙国家肿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行的一项筛查研究发现,一次阴性结肠镜检查与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有关,持续时间长达17.4年,但只有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在整个随访期间对发病率和死亡率产生了“深刻和稳定”的降低作用。
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认为,目前推荐的结肠镜筛查10年间隔是安全的,如果基线的检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间隔期还可以适当延长,而更频繁的筛查并不能一定保证受益。
研究人员选取了参加“波兰结肠镜筛查项目”的参与者。研究人群包括165,887名平均风险的个体(65.3%为女性,总体平均年龄为56.6岁),他们进行了一次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阴性,在200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没有肿瘤表现。参与者被追踪调查长达17.4年,中位随访10.1年。其中113,513人接受了低质量的结肠镜检查,52,374人接受了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推荐阅读:SCI论文写作,
与低质量检查相比,高质量检查(充分的肠道准备、盲肠插管、腺瘤检出率≥20%)导致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了约一半(如表1所示)。
在10年的随访期过后,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与前5.1至10年期间的观察结果相似,但仅限于接受过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的参与者。
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有研究指出,肥胖以及肥胖相关的合并症与粪便中的微生物组,即肠道菌群的改变相关,包括粪便细菌群落丰富度的降低和丁酸生成的细菌比例降低。
在此基础上,比利时鲁汶大学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科研人员结合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临床方法开展了一项关于肠道微生物的大规模观察性队列研究。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认为,Bact2肠型是与系统性炎症相关的潜在菌群失调肠型,在肥胖人群中更普遍,而服用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经典药物)可以降低肠道菌群失调的患病率。
先前,该研究团队根据在肠道占有优势地位的细菌种类将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划分为四种“肠型”:拟杆菌1型(Bact1)、拟杆菌2型(Bact2)、瘤胃球菌型(Rum)和普氏菌型(Prev)。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2350名健康和有心脏代谢疾病的参与者,其中包括888名BMIS队列的人员(BMI 中位数为31.5 kg/m2), 对其粪便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由于超过42%参与者在服用一种以上药物,因此,通过对是否服用药物及其种类与宏基因组数据结合分析发现,他汀类药物是肠道微生物组多样化的关键协变量(如图3所示)。
对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参与人群进一步分析发现,Bact2肠型在肥胖症患者中更为普遍,较瘦或超重人群中Bact2的患病率为3.90%,而肥胖症患者中该肠型的患病率为17.73%。除此之外,Bact2肠型个体的炎症水平比仅基于肥胖类型所预测的也要更高,这就表明,Bact2是一种与系统性炎症相关的不良肠道菌群结构(如图4所示)。
研究人员继续对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进行分析后发现,Bact2肠型的患病率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呈负相关性,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肥胖症患者中,Bact2的患病率从17.73%降至5.88%。这一结论也在MetaCardis心血管疾病数据集(n=282)和独立的Flemish肠道菌群项目人群(n=2345)分析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如图5所示)。
然而,他汀类药物的这一潜在益处需要在前瞻性临床试验中进一步评估,以确定这种作用是否可在随机人群中重现,以及是否可以考虑将其用作肠道菌群调节治疗剂。
服用阿司匹林与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降低有关,尤其是结直肠癌。从机制上来说,阿司匹林能够抑制环氧化酶-2(COX-2),并下调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阿司匹林的这种预防效果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发表在《胃肠病学杂志》(影响因子19.233)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阿司匹林确实能够降低小鼠结直肠癌的发生,但是这种作用却会被肠道微生物干扰。球形芽孢杆菌会降解阿司匹林,使得机体能利用的药物减少,从而减弱防癌效果。
为考察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选用了APC基因突变的小鼠,用来模拟人类常见的腺瘤性息肉病(FAP)和相关的结直肠癌;另一些小鼠用偶氮甲烷和硫酸葡聚糖(结肠癌造模诱导剂)诱导,用来模拟人类结肠炎相关及散发性结直肠癌。
研究人员一方面给小鼠喂食阿司匹林以预防结直肠癌,另一方面也通过喂食抗生素来消除小鼠的肠道菌。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确实能够显著减少小鼠肠道中的肿瘤数量和负荷,但这种效果只表现在肠道菌被消除的小鼠。相比之下,在肠道菌正常的小鼠中,阿司匹林毫无效果。
研究人员随后检查了小鼠肠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血浆中PGE2的水平。结果显示,没有肠菌的小鼠中,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COX-2表达和PGE2水平,但是在肠道菌完整的小鼠中毫无影响(如图7所示)。
进一步检查小鼠血浆中的阿司匹林水平,在给药0.5小时和1小时,抗生素组小鼠血浆中的阿司匹林水平明显比有完整菌群小鼠要高,这表明有菌小鼠只吸收了较少的阿司匹林。
经过体外培养,研究人员一共分离得到1093个菌落,其中37个有降解阿司匹林的潜力。再进一步筛选,研究人员找到了阿司匹林的克星——球形芽孢杆菌,它能够降解阿司匹林、受抗生素抑制、在肠道中分布靠前,并且符合阿司匹林在被肠道吸收之前就被肠菌降解的假设。
研究人员又给无菌小鼠灌服球形芽孢杆菌,果然降低了无菌小鼠对阿司匹林的利用度,血浆中阿司匹林的水平明显降低,防癌效果也变差了。
根据人类粪便宏基因组测序结果,11.4%的健康人体内含有球形芽孢杆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司匹林防癌效果有个体差异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