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HUB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网站

2020-06-03本站

  SCI-HUB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网站。授予每个自然月内发布4篇或4篇以上原创或翻译IT博文的用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程序人生的精彩需要坚持不懈地积累!

  授予每个自然周发布1篇到3篇原创IT博文的用户。本勋章将于次周周三上午根据用户上周的博文发布情况由系统自动颁发。

  如何将Word文件转化为Latex文件:word-to-latex-2.56详解

  LukeZhaZha:对于我们白嫖怪来说网盘太慢了。 按照作者的方法我没有得到网站响应的json可能是人家升级了吧。所以我手动得到了几个可以用的链接,亲测IDM可迅雷不行 其他文档只需要把链接的名字换掉就可以了 ,比如把链接的C++.tgz换成JavaScript.tgz

  所有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无法避开学术期刊。但绝大多数学刊都是付费阅读的,而且价格一直在大幅增长。由于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由政府用税金资助的,付费学刊让科学成为了一个需要纳税人与科学家双重付费的产品。论文的作者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提交给出版商的是已经用word或LaTex写好的电子版(已经不是那个计算机没有普及,论文靠手写的年代了),论文的审查则是靠同行学者,论文出版商只需要花钱维护数据库即可,做的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事,却占据了绝大多数收益,这是很不合理的。(与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和卖保健品的很类似!)

  如果你不想为一篇论文付费,那么你的合法选择其实不多:你可以求论文作者给你一份(这是个灰色地带),试图在免费的开放获取学刊中找到这篇论文,或者在开放获取文库(比如中查看作者是否上传过预印版。但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

  许多人有所不知的是,把所有学刊的订阅费加在一起,一所大学每年要向出版集团支付50万到200万美元。就连财大气粗的哈佛大学,在 2012 年也曾表示他们已经难以承担越来越贵的学刊,尤其是两个在 6 年里涨价 145% 的出版集团。德国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y of Konstanz)甚至因为价格在 5 年里增长了 30%,在 2014 年全面停止订阅 Elsevier 的学刊。

  这些学术出版集团之所以可以大肆涨价,是因为该行业已经实现了寡头垄断。据研究显示,全球一半以上的研究成果都是由 5 大集团出版的:Reed-Elsevier(里德-爱思唯尔),Wiley-Blackwell,Springer(施普林格),Taylor & Francis(泰勒弗 朗西斯),以及根据采取标准的不同,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学会)或 Sage Publishing(塞奇出版公司)。要知道,在 1973 年,仅有 20% 的研究论文是由前五名出版公司所出版的;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只有 10% 出版于这“5 大”。如今,几乎所有学术领域都至少有一半的研究成果出版于 5 大出版集团,而一些领域,比如心理学,甚至有 71% 的论文发表于 5 大集团的学刊中。

  与一切垄断一样,这种权利给这几大出版集团们带来了大量的利润:Elsevier 的市值已涨到 350 亿美元,其科学出版业务的净利润率更是高达 39%。相比之下,Facebook与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净利润率仅有 20% 左右,利润极高的苹果公司也只有 30% 出头。

  不过,有垄断的地方,就有反抗者,如果反抗者拥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他/她有无疑会成为既得利益者们的公敌。如今,有一个人正在遭受全球各大学术出版集团的敌视与攻击,她被这些机构视为小人,却又被认为是一名“侠盗”。她创办了全球最大的盗版学术论文网站 Sci-Hub,她的名字叫做 Alexandra Elbakyan。

  在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里一间其貌不扬的宿舍中,住着四名学生与一只猫。而这间宿舍却又十分与众不同,因为与学生们同处一室的还有一台装有 13 个硬盘的服务器。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服务器,内含超过 6400 万篇全球任何人都可以免费的研究论文,支撑着 Sci-Hub 的运作。 在 2015 年 6 月,Elbakyan 因为 Sci-Hub 收到了一封来自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 Elsevier(爱思唯尔)的邮件。这封邮件的抬头就是 “YOU HAVE BEEN SUED”(你已被告)。

  对于拥有超过 2500 个几乎覆盖了所有学术领域的学刊的 Elsevier 来说,断人财路的 Sci-Hub 是比其他竞争对手还要可恨的死敌:读者需要为每篇属于 Elsevier 的论文支付 31.5 美元才能阅读(每次都要付费,这些收益也多数没有到作者手上),而 Sci-Hub 则完全免费。但对于志在通过一切手段推动科学成果的分享与发展的 Elbakyan来说,这封电邮几乎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影响。毕竟,她人在哈萨克斯坦,而这场官司则是在美国。 2015 年的这场官司最大的后果,就是为 Elbakyan 与她的网站带来无以伦比的人气。这些人气,使 Sci-Hub 这个仅成立了 6 年的网站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学术资源网站:它 6450 万篇论文代表了全球所有被发表的研究中的 2/3,并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但是,与 Sci-Hub 的人气随之即来的则是全球各大学术出版集团的持久战。针对这个死敌,这些集团开始调集一切资源,利用法律武器来压迫网络供应商,支付处理公司,域名管理公司等一切与 Sci-Hub 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试图把它杀死。

  在这场卷席了全球大量的科学家,维权人士,媒体,以及出版方的学术研究所有权的争议中,人们几乎没有听到来自Elbakyan的声音。作为当下全球最大的侵权案的当事人,几乎没有人知道她是谁。

  在 Elbakyan成为全球最大的“侵权者”之前,她曾是一位编程能力极强的科学家。当时还是俄罗斯科学院的一名研究生的她,遇到了全球所有学生在做研究时都会面临的一个难关:“付费墙”。“我是在 2009 年首次接触到研究论文的分配和共享”,Elbakyan曾透露。而 Sci-Hub 的前身正是出自于她在大学期间,为了绕开付费墙而编写的一个利用麻省理工的订阅权来神经科学电子书的脚本。她经常在俄罗斯的一个生物学论坛上分享这些电子书。这一举动为 Sci-Hub 日后的诞生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Sci-Hub 是作为对我之前人工操作所进行的一个自动化处理而诞生的 ”,Elbakyan说道。而“任何人都可以一键他们想要的论文”这一期望则成为了 Sci-Hub 成长的养分:该论坛的用户立即爱上了这款方便利民的工具,并开始向外部安利它。

  当 Elbakyan 在 2011 年正式成立 Sci-Hub 网站时,这仅是她的一个业余项目。实际上,最初的 Sci-Hub 是个十分低效网站:没有中央数据库的 Sci-Hub 需要为每个用户的每个请求重新一份论文;如果某个高校的订阅账户不了这份论文,用户还需要换个高校再次尝试。在 2012 年,Elbakyan 与付费书籍盗版网站 LibGen(达成了合作关系,将 Sci-Hub所的所有论文都上传到 LibGen 的服务器中,为 Sci-Hub 的扩张攒下了大量的弹药。在 2013年,Sci-Hub 在中国的人气迎来爆炸式的增长时,Elbakyan 直接将 LibGen 变成了 Sci-Hub 的数据库:先在 LibGen 里面搜索用户想要的论文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直接从 LibGen 中。就这样,Sci-Hub 一直以与 LibGen 共存的状态运营着,直到后者因为一名网管因为癌症去世而被关闭。失去了数据库的 Elbakyan这次选择自己干。她通过众筹捐款拿到足够购买大量硬盘的钱,建立起了自己的数据库,并反向复制了 LibGen 里面 2100 多万篇论文。其中,有 100 多万篇论文来自于 Sci-Hub。 Elbakyan一直不肯透露她是如何收集到如此海量的论文的,仅表示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于利用图书馆与高校的订阅账号,并且手上有着 “大约 400 多个高校”的账号。

  有些人认为,Elbakyan 手上的大多数账号都属于被高校人员泄露,或是从他们手上骗取得来的。美国马凯特大学( Marquette University)的一名行政人员甚至表示,他曾见到过来自 Sci-Hub 的钓鱼邮件。对此,Elbakyan 声色俱厉的进行了否认,表示许多高校学者甚至主动将账号提供给她用。这也可以解释她之前曾表示的,Sci-Hub 可以“直接从出版商那里一些论文”。

  现在来看,2013 年似乎是 Sci-Hub和 Elbakyan 的首个转折点。一方面,Sci-Hub 在中国人气的暴增使它迅速扩大,另一方面,Elbakyan 也首次迎来了出版集团的挑战。Elsevier 向 Paypal,也就是 Sci-Hub 收取捐赠的支付处理公司提出了抗议。据 Elsevier 后来的当庭供词显示,他们已得知 Sci-Hub 曾向学生购买他们的高效账号,用来付费学术论文内容。此外,Elbakyan 还曾经通过 Paypal 收取多笔资金,用来购买将自己伪装成学生的代理服务器。当 Paypal 收到抗议后,他们主动关闭了 Elbakyan 的账户。 紧接着,Elsevier 也开始向网络供应商和其他支付处理公司施展压力。除了主动向各公司施压,Elsevier 还一直在寻求法律武器。他们与美国出版商协会(AAP)在美国国会进行了大量的游说。从希望国会通过可以让出版公司更轻易的要求网络供应商,搜索引擎,DNS 服务等公司屏蔽指定网站,或者要求广告公司和支付处理公司停止与盗版者业务来往的法案。从出版公司的角度来看,增加自己执行版权法的能力来维护自己版权是天经地义的。

  不过,面对社会各界对于网络中立的要求,Elsevier 所求的法案并没有通过。但是,无法从律法方面得到的,却还可以通过执法先例获取:在 2015 年,Elsevier 作为英国出版商协会的一员,与美国出版商协会和美国化学学会(ACS)成功的让法庭签发针对 6、7 家盗版网站的禁令,要求网络供应商向用户屏蔽这些网站。

  对于 Elsevier“赶尽杀绝”的态度,由出版集团成立的“合理分享联盟”(Coalition for Responsible Sharing)的发言人表示,大型出版商们并不反对开放获取,因为“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开放获取学刊,并且允许科学家们向开放获取网站上传没有经过同行审批过得预印本”。

  如今,Sci-Hub 越来越广的读者范围,也意味着 Elbakyan 所受到的敌视越来越凶。不过,当 Elsevier 剑指 Sci-Hub 之时,这个网站已经不再是 Elbakyan 的兼职项目了。它已经成为她的使命。 Elbakyan 坚信,科学需要成果分享。毕竟,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他人所分享的成果中得来的。对她来说,科学只能在一种环境里兴旺:当科学家们把他们的成功大声的向他人喊出来。她发现:“通过 LibGen,我看到了收集上千万篇学术论文的可能。所以为什么我不能把目前交叉参考数据库中所有的论文都一遍呢?”幸运的是,虽然她失去了 PayPal,但是她却恰好迎来了另一种网络支付手段的崛起:比特币。信息安全专业出身的 Elbakyan,同样继承了俄罗斯黑客的超强战斗力,她选择了启用比特币来躲避监管:因为诉讼,的域名在 2015 年 10月被迫关闭,但现在仍可以通过 sci-hub.io 访问网站服务,同时 Sci-Hub 接受比特币捐赠。

  除此之外,她还曾将 Sci-Hub 的数据库复制了多个备份,并且从头重写了 Sci-Hub 的代码:用户也不再需要手动在新版的 Sci-Hub 上搜索论文,他们可以直接将 Sci-Hub 指向所需的论文,然后它会自动切换大学代理服务器来寻找可以所需论文的那一个,并自动。

  面对财大气粗、影响力深厚、律师团庞大的 Elsevier 的诉讼,Elbakyan 表示她没有一丝打赢这场官司的可能。所以她不需要去和 Elsevier 斗,仅需要在远处冷眼观望。毕竟,Elsevier 的案子是场民事诉讼,为此从他国向美国引渡当事人是非法的。

  后来,Elbakyan 想出来了一个更好的方式绕开高校屏蔽 IP 的手段。据 Elsevier技术人员的证词,Sci-Hub 不再直接使用高校的代理服务器从 Elsevier 论文,而是仅用它们来获得授权密匙。 获得密匙后,Sci-Hub 会使用一个不同的 IP 地址论文,大幅度减少 Sci-Hub 手上高校账户被识别的可能。直到开庭,Elsevier 还没有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找到 Sci-Hub 另外一个痛点的他们也不需要技术手段了。

  2015 年 6 月,Elsevier 赢得诉讼,Elbakyan 被判需向其支付 1500 万美元的罚金。一周后,她发现美国化学学会(ACS)也对她发起了诉讼。ACS是 Sci-Hub 覆盖率最大的学刊:其 98.8% 的论文都能在 Sci-Hub上找到。2015 年 11 月,ACS 被判赢得 480 万美元的罚金。其实对 Elbakyan来说,罚金并不重要;因为不论是 1500 万,还是 480 万,在他国居住的 Elbakyan都支付不起,也不需要支付。 但是,这两场诉讼却对 Sci-Hub 造成了巨大的影响:Elsevier 一案让 Elbakyan 失去了以及 Sci-Hub 推特账号的所有权,ACS 一案则让“任何互联网搜索引擎,网页寄存服务商,网络供应商,以及域名注册商禁止一切可以让 Sci-Hub 运营的行为。”对于这一判决,电子前沿基金会(EFF)等科技法律组织立刻发表了异议,表示这给版权所有方太大的权。成员包括谷歌,优步,微软等科技巨头的美国计算机及通信行业协会(CCIA)甚至递交了一份“法庭之友”(amicus brief),反对 ACS 一案的禁令。在 ACS 结案后,多个 Sci-Hub 域名.bz)都被屏蔽了。Elbakyan甚至需要在推特上公开告诉用户如何绕开域名屏蔽。但是她表示,Sci-Hub 的命硬着呢:她手上有大量的域名,并且对其数据库进行了多个备份。就算所有的搜索引擎都对 Sci-Hub 进行屏蔽也没关系,因为只有 25% 的 Sci-Hub 用户来自于搜索引擎的引导。

  当然,知网并不会比Elsevier和Springer更高尚,推荐阅读《知网一年靠论文收费赚十多亿,但论文作者分到了几毛钱?》

  用邮箱注册就能免费,新注册的账号每天有2-5篇的免费额度。用临时邮箱(比如多注册几个账号,就可以有更多的额度。万一以后必须用手机号注册了,也可以找一些在线接收短信验证码的网站(比如

  原以为,用doi号再进行上网检索,已经是找文献最快捷的方法,直到用kopernio,终于告别逐个数据库查文献,一篇篇文章找doi,再继续上网寻找全文的时代。再也不怕谷歌学术登不进,学术资料不齐。一键kopernio,外文文献,瞬间触手可及。

  最后,恳请大家养成一个习惯:每当你或者发表了论文,特别是那些颇费周折才下到的论文,花一点时间把它上传到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文档投稿赚钱等网站吧,这样不仅便于在线阅读全文,其他人也很容易。这么做的人越多,大家获取知识就会越方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写科研论文时经常发现,有些论文网上只公布了论文题目和摘要,想要细读全文时候,却被告知不能免费(有时学校图书馆没有购买),只能到处求人或者放弃。

  网址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个烦扰,只需要知道论文的URL、PMID/DOI就可以直接搜到并免费全文,很是方便。站点自动定时更新网址(没错,就是这个网址):示例:如搜索论......

  scihub是科研利器,这就不多说了,白嫖文献的法门,一般采用的是网页或者桌面程序,一般都会跳转到网页进行加载出文献,但是这很不方便,毕竟全手动,这里无意中看到一个写好的pip工具scihub2pdf,于是试一下它手动威力,如果这能够成功,也就是我们以后如果想批量也是没问题的。1.首先我们得安装它:pip install scihub2pdf2.紧接着安装npm和pha......

  经常能听到一种声音,说国人破解软件的水平很高,理由有这么几条:只要是中国人想用的软件,中国的站和网盘中一定能找到。国人制作的游戏外挂让游戏开发商头疼不已,即使开发商封堵了旧的漏洞,外挂大神们马上又能找到新的漏洞。现在来谈谈我的看法。先否认第一条,有个名为Advanpix的MATLAB插件(,可以将MATLAB的数......

  Word的页面颜色默认为白色,可以通过“设计”→“页面颜色“进行修改,但无法像字体、字号、行距那样把自己喜爱的其它颜色“设为默认值”。对于经常打字的朋友,把页面颜色改为绿色,对眼睛还是大有好处的,若每次启动Word后都手工修改则比较麻烦。下面介绍一种通过替换掉原有的Normal.dotm的方法,把Word的页面颜色一劳永逸地换成自己想要的。...

  Adobe Reader\Acrobat打印设置中的“自动旋转并居中”功能有个大大的bug

  较旧版本的Adobe Reader\Acrobat的打印设置界面中,有一项叫做“自动旋转并居中”,在较新版本中叫做“自动纵向/横向”,或者“自动旋转每张纸中的页面”。因为我经常需要打印图纸,而图纸一般都是横向的,我在Reader中选择打印机,然后进入打印机属性,设定纸张方向为横向,但打印出来的结果经常是,第1张纸为纵向(错误方向),从第2张纸开始就全部是横向了(正确方向),不论是单面打......

  前几天我们公司做了一件蠢事,非常非常愚蠢的事情。我原以为从学校出来之后,除了找工作有测试外,不会有任何与考试有关的事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公司技术总监、人事总监两位大佬突然降临到我们事业线,叫上我老大,给我们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推荐阅读:临床研究设计!我翘着二郎腿,左手端着一杯卡布奇诺,右手抓着我的罗技鼠标,滚动着轮轴,穿梭在头条热点之间。“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视频号被灰度到很久了,刚开始为了体验发了两个视频,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流量还不错,看来视频号还是有机会的。但随后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发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在思考视频号的定位,如果只是随便发些内容,其实并没有什么竞争力。鸡汤、励志、搞笑、惊奇等等吸引眼球类型的内容在各大平台已经成熟,现在再做几乎毫无竞争力。经过一周多的思考,还是决定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技术领域。但大家都知道,视频号对技术并不友好。手机端看技......

  【操作系统系列】学习至此,发现很多学了但很久没用的知识,久而久之,慢慢遗忘。等哪天还需要的话,却发现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即使整理了文档(word等),还是得从头再学一遍。读研第一学期,发现很多东西都可以从博客上学习到,也有不少博主呕心沥血整理了挺多有用的博文。于是,本人借此契机,也慢慢开始整理一些博文,不断改进完善中。整理博文(IT)有如下目的。1. 首要目的:记录“求学生涯”的所学所悟,不断修改,不断更新!(有读者的互动)2. 其次目的:在这“开源”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