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学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靠谱吗?

2020-08-24本站

  张尧学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靠谱吗?,2015年1月9日,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主持的“透明计算”项目----“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据称,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透明计算理论,实现了运算和储存的分离,是对占据计算机领域60余年的冯诺依曼传统网络计算结构的首次突破”。报道描述了该理论的应用将惠及公众,“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比如“在出差时可以在计算机终端插入小型个人身份硬件卡,即可将这台终端变成你常用的那台”。

  一等奖得主张尧学今年59岁,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澧县人,曾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985工程办公室主任。目前兼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国务院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委员。

  这个空缺多年的奖项被湖南籍的张校长拿到,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自从奖项公布后,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作为计算机专业人士,从一开始,我就预感到张校长的得奖将引起轩然大波。

  果不其然,颁奖消息公布以后,多名IT专业人士在网上一面倒地揭露这个课题低劣、造假、骗人的实质,这些揭露文章发表在科学网、知乎、博客等处,随后即被删除得干干净净。

  财新网在1月17日发了一篇报道《“透明计算”获大奖引发诸多争议》,随后也被删除。对这些批评、揭露,张尧学给出了一些回应,但没有说服力。而这些试图压制批评的删帖行为,不知是张尧学公关的结果,还是相关部门有意为之。

  1月19日,著名打假专家方舟子发表了“不透明的“透明计算”张尧学是如何骗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在列举了张尧学的简历后,方舟子指出,从简历可以看出,张尧学从1995年开始当官,一开始还只是挂职,1999年起则是全职当官,从事行政工作,历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主持工作)、科学技术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司长、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中南大学校长,已脱离科研一线十几年,却能做出代表中国科研最高成就的成果,可谓神人神迹。

  接着,方舟子对张尧学列举的能体现其获奖成果的八篇代表性论文专著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认为“从张尧学论文发表记录和引用情况看,可知他提出的透明计算在国际上毫无影响。”

  张的一篇论文发表在2006年9月在武汉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UIC 2006 ),会议组织者是在新语丝挂号的金海。这种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出钱发表SCI论文的机会,几乎没有含金量,被称为野鸡会议。张尧学的这篇论文发表了9年,共被引用45次(据google scholar,下同),绝大部分是张尧学自引和中国人引用,国外引用只有3次,分别是日本、韩国、德国人引用。

  张的另一篇论文发表在IEEE的低端学术会议上,在IEEE的1578种IT会议中,该会议的排名1362 ()。这篇论文是张尧学迄今发表的所有论文中引用次数最多的:46次,然而几乎全都是张尧学本人自引和中国人引用,仅被国外引用了两次,这两次都不是英文文献。也就是说,张尧学这篇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在作为科技界国际语言的英语文献上被国外学者引用的次数是零。

  有一篇是张尧学发过的档次最高的论文,但是是1988年他在日本留学做的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有三个日本共同作者。张尧学将其博士学位论文也列入报奖材料中,简直是莫名其妙,因为第一,其博士研究内容与其获奖内容没有关系;第二,这项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日本东北大学,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只授予在中国做的工作。难道张尧学想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让其日本导师分享?张尧学将其1988年日本留学的论文也拉来凑数,可能是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拿得出手的论文太少。

  还有几篇论文与获奖内容无关。最搞笑的一篇论文取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在2001年4月出版的一本教材的一个章节(第五章“非乘积解排队网络和近似算法”),张尧学为了把它伪装成期刊论文,创造性地把书的出版年份写成“2001年卷”。而且这个章节根本就没有教材作者的原创内容,都是引用国外学者的,这些国外学者是不是也能跟张尧学分享奖金?

  关于“透明计算”的问题,有些IT专业人士认为英特尔说的透明计算和张尧学说的透明计算只是名称相同,不是一回事。即使是一回事,Renee James也说得清清楚楚,这是MIT在90年代末率先提出的,并不是张尧学的首创。按张尧学自己的说法,他是在2004年才想到“透明计算”,晚了MIT好几年了。

  张尧学的报奖材料称:“相关工作得到了Edward Yourdon 博士(软件工程方法论创始人)、原IEEE CS 副主席Ming T. Liu、以及Jefferey J.P. Tsai(IEEE/AAAS Fellow)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张氏协议综合法。”这些人评价的是张尧学1988年在日本的博士研究工作,与透明计算没有关系,非要说有关系的话,那也是日本的知识产权,怎么得的中国国家奖?而且这些人并没有对张的工作“高度评价”,更没有称为“张氏协议综合法”,只是在综述中引用了张尧学的论文,引用时写作Zhangs Protocol Synthesis Algorithm,这是以第一作者姓指代论文中提出的方法(该文献以此指代十几种方法),并非特地给其方法命名。众所周知,博士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属于导师的。如果要命名张尧学的博士工作,应称为“张-野口协议综合法”,而不会忽略张尧学的导师野口正一的贡献。

  张尧学的报奖材料称:“透明计算概念及技术曾被PCMag、eWeek、ScienceDaily、TechEYE 等数百家国际媒体广泛报道,并被评论为这将是首个由中国推动的计算技术。”这指的是张尧学2012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oud Computing》专刊上发表的论文《TransOS: A Transparent Computing-based Operating System for the Cloud》曾获得国外一些科技媒体的报道,当时中南大学因此说“张尧学院士发表的论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一篇论文的重要性并不由媒体记者来决定,而应该看同行的引用情况。那么张尧学这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的论文的引用次数是多少呢?6次,其中4次是中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己引用,1次是北京大学引用,剩下的1次由于论文无法,不知道作者的单位,但也是中国人引用。也就是说,张尧学这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的论文发表两年多来,在国际上被引用的次数是零。国际学界根本就没人在乎这“首个由中国推动的计算技术”。

  方舟子的结论是,“中国的科技大奖,都是运作的结果,含金量本来就不高。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经是个例外,曾经为了保证含金量空缺过很多年的推荐阅读:单因素分析?现在却让这样一个假货靠造假获此殊荣,肯定是利用权力和官场人脉运作的结果,是典型的学术腐败大案。虽然中国遍地都是学术骗子,但学术骗子能靠权力把虚假成果搞成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还是创纪录的,算得上中国科学最大的丑闻之一。”

  1月2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在其官网上登载的一个公告《中国计算机学会关于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的建议》,这份实际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揭晓后6天的1月15日就写就的《建议》,已经被送到了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科协、科技部和教育部的案头。

  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这份《建议》并没有直接发难“透明计算”这一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抖学一等奖。但是,《建议》直指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受到了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质疑相关领导亲自担任有关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的负责人,直接主导奖项的评审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据报道,中国计算机学会相关人士表示,《建议》并不针列任何具体奖项,也不是对具体评奖办法进行评价,“我们说的是制度”“我们态度很明确,政府部门就得退出评奖!”

  2月2日,一个网名为KraneSun的lT工程师在开源代码(由散布在全世界的编程者队伍所开发,其源码可以被公众使用的软件)软件平台Github发帖,贴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的照片,并称张及其科研团队的获奖项目 “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实为“远程桌面项目”( Remote-desktop-client),且涉嫌抄袭国外lT工程师上传的开源代码软件。KraneSun在帖文中明确指出了“抄袭证据”,根据张氏团队此前操作演示画面截图,经toast(弹窗提示短消息)关键词反向检索,这项目即“远程桌面”,代码则源自某国外IT工程师的开源项目。

  2月2日下午,方舟子又在其个人网站及自媒体客户端发帖指称,张尧学团队的“透明计算机桌面系统”的客户“盗用了开源软件“。方舟子并贴出了据称是该开源代码原开发者lordan iordanov的英文声明。方舟子称据张尧学此前曾应邀打破“考虑到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的沉默,在接受科技日报独家专访时公布了“透明计算”成果演示视频。视频中,第四、第五部分均注明“透明计算知识产权归中南大学、清华大学透明计算机实验室所有。”正是这份视频被前述开发者发现该项目自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涉嫌抄袭开源代码软件”。

  张尧学荣获中国科技界含金量最高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但他一定没有料到他的成果竟遭到如此多的质疑。他对学界的争议和质疑进行了答辩,但苍���无力。

  张尧学说,“透明计算”的最大突破是提出并部分实现了使终端如何变小以及无缝连接(跨硬件和软件平台)的思想和方法。按照此方法,研制了一个分布式超级操作系统MetaOS。它不仅包括远程启动协议MRBP(I, II)、网络服务访问协议NSAP,还包括可以管理调度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带宽等资源的I/O man以及一个轻量化的网络协议栈等,并可沿使用路径监控网络上的使用情况。

  可以看出,张尧学自认的创新之处主要并不是“透明计算”的概念,而在于实际推出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MetaOS”。由于这一操作系统的市场应用前景还不可知,计算机科学界还很难对其作出评价。即使这样一个操作系统有实际价值,但具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含金量吗?

  看来,围绕张尧学的获奖成果及其相关问题的争议还将继续下去,最终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LinuxIDC)所刊载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