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转}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转}。近来批改研究生论文,有些话不得不说,不吐不快,同时与大家共勉,希望对青年教师和立志于科研的教师有些启示。
研究生论文的问题,在我看来,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文献综述不会写;二是摘要乱写;三是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混为一谈。下面逐一阐述。
顾名思义,文献综述分综和述两部分,两者都很重要,都缺一不可,其间的逻辑关系是综是述的基础,没有综,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综”怎么写?首先说明,“综”不是文献的堆砌,不是随随便便在知网上一查,然后copy过来,这不是“综”,这是“堆”,是“砌”。“综”是一个化合的过程,是在分析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流派、按历史、按地域等类别基础上,用总结性的话,理出前辈时贤的观点,然后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哪些观点存在问题,有些什么不足,对本研究有什么启示。然后是“述”。这个“述”不是分述,是总述,即把前面的“综”部分进行总体述评,指出前辈时贤的研究有哪些不足,本研究以之作为切入点,顺利成章,天衣无缝。下面举一个例子。这是我2017年的国社项目申报书中的“总述”部分,请大家分析其优缺点。
欧洲和美国有非常深厚的英语历史句法学研究传统,也结出了非常丰硕的成果。纵览这些成果,大致可以分为注重建立学术框架的“美国学派”和注重探幽发微的“欧洲学派”。由于国内对英语历史句法研究不多,下面只梳理国外的成果。
该学派的繁荣得益于上世纪50年代Chomsky创立的生成语言学和80年代开始盛行的认知语言学。学术界将句法的层次结构(CP-IP-VP)、格核查(checking theory)、隐喻和转喻、主观化和主观性等理论用于句法类型的历史演化研究之中。如以生成语言学为框架,Lightfoot(1979)对英语情态动词、不定式、被动结构等形成过程的构拟,van Gelderen(2011)对“语言环(Linguistic Circle)”的构建和深入论证,Miller(2002,2007,2010)的系列著作对英语非限定补语的共时分析和历时演化阐释,Traugott(2002)以主观性和主观化为基础建立的语义演化理论,等等。
简评综观两大“学派”对英语句法类型的演化研究,本课题认为还存在以下不足:
(1)注重于句法类型演化的微观研究,缺少系统观观照下的宏观视角的思考。英语句法的演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内驱力和外驱力,以及在这些驱动力的作用下英语句法类型参数的重设。只有捋清各种内外驱动力的作用机制,才能清晰地勾勒英语句法的演化史。
(2)注重研究信息结构、V2语序、V-to-I移位、V-to-C移位如何削弱并消失,但缺乏对主语为何逐渐凸显并使英语成为主语突出型语言的深入思考。
(4)注重对单个非谓语形式来源的研究,缺少它们之间的“此消彼长”机制的研究,而对后者的深入探讨可以回答英语英语的“补语区”是如何形成的。
下面谈研究方法。研发方法分是三个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层次的方法是往往是一些无用的废话,如使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些是不言自明的,说多了占篇幅,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研究方法往往是明确在研究中使用的中观层面的方法和微观层面的方法。中观层面往往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如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质性和量性法,等等。微观层面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体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是吸引评阅者的关键部分之一。它根据学科、具体研究领域和具体研究问题而异。如历史语言学研究中的逻辑推演法、训诂学中的文本校对法推荐阅读:参考文献!心理学中的心理访谈法。下面是一位学者在研究古文字时阐述的方法,大家分析一下哪些是中观层面的方面,哪些是微观层面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注重跨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收集新见殷周有铭铜器时,注重文献收集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作断代研究时,将融合标准器系联法、考古学类型学和古文字学等方法;作文字作考释时,运用前人总结的比较法、词义推勘法、偏傍分析法和历史的考证法等,并注重字形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发展演变的规律;作分区研究时,着重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相关历史问题研究时,采用文献分析法、古史三重证据法等作实证性研究。
红色字体部分是不是很具体很专业很创新?外行人看不懂,但被“唬住”了,内行人也不得不佩服。我想,没有十年以上的研究功力和写作功力,恐怕是难以写出来的吧。
接着看研究思路。简单说,思路就是你所做的研究分几步走,列出具体的“步数”,有个基本套路:本研究以.....为切入点,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展开充分调查,然后利用......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什么结论。通常有一个流程图来明示思路。
而研究内容则不同,但与研究对象有诸多重合之处。比如我们研究“英汉词法和句法的关系对比研究”,其研究对象很简单:英汉词法和句法的关系对比,但是其内容则需要展开:
下一篇: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