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建设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数据库

2020-10-05本站

  全力建设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数据库。2008年,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硕士毕业后,李克顺利考入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工作至今。去年底,为了跟上程更加便捷,所里成立信息中心,李克接过任命,从监督科主任转至信息中心主任,负责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管理工作。

  “转到信息中心后,所有的工作都是重新开始。”这种身份的转变对李克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2008年刚进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时,李克在中药室承担药品检测工作,随后先后调到设备科、监督科。他笑着表示,“以前从事专业领域,充当的是‘检验员’‘管理员’‘弹药员’,现在更多的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翻译工作。”

  由于人手紧张,信息中心目前只有两名工作人员。疫情期间,李克白天在社区下沉服务,晚上在家通过看书、视频等方式,自学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为适应新岗位做足准备。

  “检验是所里的根基,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让产品检验流程更加优化。”李克介绍,所里传统的信息网络存在办公效率低、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自学,李克对网络安全架构以及设备管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今年复工后,李克首先对全所20多套信息系统、机房进行梳理分类,并将100多台办公电脑网络合规性进行调整,目前正在配合第三方技术机构进行网络改造工作,明确网络区域边界,让检验数据安全有保障。推荐阅读:博士论文

  “信息化是大趋势,把信息系统做好,保证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能让抽样、检验工作更加流畅。”虽然还处在适应摸索阶段,李克对自己的新岗位充满了期待。

  2018年4月,李克从设备科调入监督科,负责全市各类药品、的抽样工作,管理着监督科6人团队。

  以往,抽样员进行抽样时,需要手写抽样单品种、地点、数量等信息然后上传,国抽平台的信息量更大,每批次样品还需要提供7张配套照片。随着产品抽检全面使用国家市场监管局抽检平台系统,李克率先熟悉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并且把使用要点、注意事项教给科里的同事。

  然而,问题还是出现了,国家平台与所里的登记系统无法兼容,抽检员需要将抽检信息分别上传,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漏洞。

  经过反复研究,李克找出了解决的办法,“两个系统原本各自独立,只需要做一个接口文件,就能将系统打通,一次上传即可同时覆盖两个系统”。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这种想法很快成为现实,目前已经有效运行一年多,大大提高了抽检人员和样品登记的工作效率。

  2018年度,李克所在的监督科被评为先进科室,他个人也获得年度优秀考核称号。“虽然是科室负责人,但是很多同志的经验比我足,我一直都以学习、倾听的态度和大家相处。”李克说,工作12年来,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部门,每次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都有非常大的收获。

  从2008年到2013年,李克在中药室做了5年的检测工作。尽管刚刚走出校园,他身上却没有一点浮躁。“专业过硬,为人谦虚靠谱”是所里大部分人对他的评价。

  2013年开始,李克逐渐从一线检测人员转至管理岗位,并且连年获得优秀个人、创新科室等荣誉。“从与药物、食品打交道,到与设备、人打交道,对我而言,一直都充满挑战性。”李克说。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监督科工作的两年时间。在刚刚进入监督科时,李克对监督抽检工作并不太熟悉,“虽然是来当主任的,但是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李克说,倾听、观察、记录,是他总结的三个最为重要的工作方法。

  武汉市每年药品、抽检量大,怎样更有效确定抽样地点、品种,是监督科成员们每天讨论的内容。“在每次讨论中,耐心倾听所有人的意见,学习大家积累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熟悉后,李克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所里的司机师傅基本上熟悉每一个抽样点位。“大概有多少家可抽样单位,距离多远,这些都是需要记录的经验。”

  尽管已转至管理岗位,李克的专业知识也没落下。2018年,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省市场监管局抗体类药物质量标准研究课题,成为所里新突破的研究领域,获得广泛认可。

  “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将自身价值发挥到最大。”即将四十而不惑的李克对工作始终充满激情,以“冲锋陷阵”的姿态为全市药品、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撰文:李吴蔡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