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所双一流高校:不唯论文和影响因子创新性成果也可评教授

2020-11-23本站

  又一所双一流高校:不唯论文和影响因子创新性成果也可评教授,这一系列的问题,你是否思考过未来如果在高校任教,该如何突出重围离教授的头衔更进一步呢?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就有这样一位博士正在经历这样的问题,许昌博士一直从事核物理的基础理论前沿研究,但他并未被困住晋升成为教授的步伐。

  在晋升教授的述职中, 他将重点放在了介绍自己的一个创新性工作上, 研究成果已于《中国物理快报》发表,而不是将科研工作的重心落在发表论文的层面上。随后,许昌的汇报获得了校内外全部评委的高度认可,最终在晋升教授的投票中获得全票通过。

  这得益于南京大学率先实行职称晋升代表作制度,特别是近两年来, 南京大学深入推进“三评”改革 (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激活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坚持内涵为重、质量为先的发展导向,南京大学的科研工作秉承倡导原创、追求卓越的理念。

  2014年,原校长陈骏院士提出“做问题导向的原创研究”。2018年,吕建校长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学研究新模式。 原创研究,就是要关注科研工作的内涵和质量,而非简单的论文数量或影响因子; 三位一体,即以基础研究为根,向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延伸拓展,关注成果解决问题的价值,倡导成果形式的多样化。

  这些理念决定了南京大学的科技评价,形式上必然不以SCI论文或量化指标为圭臬。不仅如此,南京大学还以创新链打通为目标,优化科研组织与评价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情况,实施了3次重要的科研评价转型,分别为:

  比如,进一步完善分类评价制度,在职称晋升评审中新增先进技术组和“冷门绝学”跨学科组;深化推行代表作制度,加强同行评议;在聘期考核中,加强对师德师风、社会服务和科研质量的要求,不再对论文等有明确要求。

  2015年,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聂越峰教授回到南京大学时,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搭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氧化物分子束外延与原位角分辨光电子谱实验平台中。前3年,他只发表了一篇论文,但学校充分肯定平台建设进展,给予持续有力支持。

  最终,聂越峰做出了突破性成果:制备出一类基于钙钛矿氧化物的新型二维材料,成果于2019年发表于《自然》杂志。《自然》专题报道将该成果与石墨烯相比较,认为“打开了二维氧化物钙钛矿研究的大门,该技术的突破使得钙钛矿材料将如石墨烯一样被广泛研究”。

  近年来,高校倡导“不唯论文和影响因子”评选教授的革新事迹也是屡见不鲜了: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从教33年的蒋华松老师,推荐阅读:投稿信,就在去年7月成为该校凭“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

  在大学职称评比中,最看重的是科研成果、论文数量等。但蒋华松此次“入围”教授,并无一篇论文、无一分科研,全靠的是他平时课堂教学的表现和成绩。南林大这一教授评审政策,在全国高校中都堪称是创新之举。

  从教33年的蒋华松,用“无一篇论文、无一分科研,全靠平时课堂教学的表现和成绩”开启了“教授”的大门

  无独有偶,南京理工大学教师黄振友,凭借自身教学实力及成绩,2018年成为南京理工大学第一位“教学为主型”教授。

  南通大学一位讲师因指导学生在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在2019年评审中,直接获评教授。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王舒雅出生于1986年,得益于学校新推行的职称政策,她跨越了以往职称评审中的种种门槛,直接获评教授。王舒雅老师表示,指导学生比赛获奖也能评上教授,学校的新政策让她体会到了高校教师的价值感和获得感。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发布《教学型教授职称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决定设置教学型教授岗位。2016年,山东大学决定试点教学型教授评定,以鼓励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强省如湖北,早早布局职称分类评审。2015年湖北省属高校、高职院校正高职称中,教学为主型227人,科研为主型仅12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奇表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很多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科研工作所受到的重视已远远超出对教学的重视,乃至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产生了不良影响。

  其中,欧内斯特·博耶在《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优先级》报告中 提出,“学术” 应该重新界定,新的“学术”应内含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包括“发现、综合、应用和教学”。某种程度上,这一学术理念调和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也把二者整合在一起。

  事实上,只要高校管理者允许,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教授完全可以从上述四种学术中选择一种学术,发展相关的素养,从而成为合格的教授。

  由此可见,高校在制定评价指标时,不仅要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指导学生、社会服务等进行综合评价, 更要体现不同类型教师的差异性, 如 可以把教师划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社会服务推广型等类型,甚至根据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同差异特征对教师进行分类 。

  随后制定符合各类教师实际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审条件, 体现差异,保证兼顾各类人才,激发教师的潜力,促进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