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论文】弘扬“工匠精神”  探究文心雕龙

2020-06-12本站

  【方志论文】弘扬“工匠精神”  探究文心雕龙。内容摘要:涉县方志办发扬“工匠精神”,探究《文心雕龙》精义,在二轮修志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狠抓队伍建设,善于吸收古今各地修志经验,充分调动每位编辑及全社会修志的积极性和智慧,认真做好人员培训和修定篇目的基础工作,建立严格的十二层审核制度,站位高,工作扎实,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佳作,并注重理论研究,全方位拓展地方志成果。

  发扬“工匠精神”,才能传承五千年的文明史;钻研《文心雕龙》,方可编好地方志书。涉县自2008年8月全面启动二轮志书编纂工作以来,在各级领导和全国各地有关专家的关怀和指导下,历时4年有余,完成《涉县志(1991-2011)》编纂工作,于2012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志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专家的认可,韩章训、牛润珍、任根株、齐家璐、武铁良、王卫明、缴世忠等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公认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涉县地方志办公室被评为“全国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其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史肇轩黄,体备周礼;世历斯编,善恶皆总;腾褒裁贬,万古魄动;辞宗邱明,直归南董。”其意为中国的史官始设于轩辕黄帝;史书体裁制定完备于周公和孔子;历史史实均编入史书,善与恶总汇其中,扬善贬恶,千秋万代都为之惊心动魄;史书文辞要宗奉左丘明,敢于秉笔直书的要归南史氏和董狐。这段话告诉我们,中国的史志编修机制是从五千年文明的滥觞即已成形。当然,这一机制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优劣和曲折的态势。涉县二轮修志恪守和遵奉注重实效、提升素质、夯实基础、广收博览等一系列修志科学的规律。首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专家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主编负责制,政府与主编签订包括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经费在内的协议书,使责、权、利明晰。全县所辖122个单位均建立修志工作3个小组:领导小组、编辑小组、专家顾问组,各司其责。层层定期汇报和交流,领导定期调度和抽查。在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及其两办督查室先后下发7个红头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展开。并积极主动与国家、省、市领导和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取得联系,尽可能多地争取到支持和帮助,如篇目大纲邮至中指组邱新立主任后,邱主任回信予以肯定:“你们的篇目吸纳了全国二轮志书的优秀成果。”省方志办杨洪进主任和王广才副主任全程跟踪指导,武铁良主任在刚启动时给予鼓励说:“你们理应编成一部名志”,并多次亲临涉县讲学授课,这都极大地鼓舞和提振了涉县方志办修好志书的决心和信心。还邀请本县前志编辑、党史、体制改革、党校、农业、文史等方面的地情专家举办各类讲座,深入历史文化遗址和革命纪念地、特色乡村、重点企业了解县情,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互联网广泛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和帮助地方志的浓厚氛围。

  修志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所修志书的质量;组建一支能征善战并不断学习深造的修志队伍是头等大事。涉县二轮修志把编辑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放在首位。实行主编选聘制,编辑考录制。遴选有修志经验并有奉献精神的人聘为主编。然后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中举行闭卷考试,经过5位评卷人打分择优充实到方志办来;再从未就业大学生中举行闭卷考试择优录用到修志团队中来,组成了一支老中青三结合和专兼职相结合的修志队伍。刘勰认为:“生也有涯,无涯惟智。”每位编辑人员必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对修志事业的学习探究之中。首先实行自我培训,先后购买章学诚、李泰棻、黎锦熙、董一博、仓修良、傅振伦等方志专家的理论书籍和《中国地方志》《河北地方志》等刊物共约100余种200余本,又把邱新立、王广才等领导和专家不断发来的理论文章编成5辑100多万字的自制教材,人手一册,还多次争取到全国地方志工作专题会议的全部资料,一本一本地学,一个一个专题地过,每周均写心得体会文章,每月进行一次闭卷考试,将考试分数排队,并进行试卷分析,鼓励优长,弥补缺陷。又组织全县122个单位300余名分志承编人员,举办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每人一本《编纂手册》,之后视情况又下乡镇和有关单位进行二级培训。期间,尽可能多地到外地参加培训和以评代训会议。多措并举、扎实培训的结果,使每位编辑的业务能力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长提高。

  “孔子得百二十国宝书而作《春秋》,“司马迁收集全国图经而成《史记》。”修志与其他工作一样,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做井底之蛙,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参考资料。唯此,才能做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涉县方志办先后与全国各地800余家方志单位取得联系,首先与他们交换志书、年鉴和地情资料(书、报、刊),充分借鉴它山之石,像蜜蜂采蜜一样一点一点地寻求全国各地与本区域有契合点的优长、亮点,然后记录下来备用。该办公室全体人员相信这样一个道理:自己所收藏到的全国各地的方志理论书刊和用来参考的各地志书的数量与自己将来所修出来的二轮志书的质量是成正比的。并与这800余家修志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是每出一种地方志方面的成果都要及时交换;二是经常通电话、发函、发电子邮件互通工作信息;三是在适当的机会互访,实地考察学习,从而使修志工作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了立足本地、胸怀全国、放眼世界。

  杰出的方志学家董一博先生十分推崇“集中民智”的科学方法,这是因为再高明的专家也有“后脑勺”,即使学富五车的学者也有学识的盲点、知识的短板和认识的误区,何况我们一介普通的准修志工作者;“众手成志”是自古留传下来的“喻世明言”。刘勰认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古往今来的传世之作无不是调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而成。涉县方志办在二轮修志中,主编充分尊重每一位编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民主作风发挥到极致,让每一位编辑不但畅所欲言,而且要充分施展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使每一位同志都能做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为修志工作而积极开拓进取。上至重大决策,下至细枝末节,主编均要问计于每位编辑,而且他也实实在在地收获了不同程度的可喜成果,甚至有时是茅塞顿开。其理念是“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再反作用于每一个人”,这样做的结果不是1乘7=7,而是7乘7=49,这个公式是说,大家劳动的成果不再只是这几个人工作成绩之和,而是每个人都学到和掌握了全办公室人员所有人的工作思路和独到见解,然后再将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和运用到修志工作中来。在知识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不看学历资历、不看职位、不看年龄,不看男女,只尊重科学和贡献。这既是以人为本、民主作风的工作需要,又为提高二轮志书质量奠定了智力支持和机制保障,从而获得工作效率最大化。事实证明,即使业务能力最差者,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乏有令主编窃喜和欣慰的闪光点。主编负责制不是一言堂,更不是谁提不同意见就是给主编过不去。这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不但较为顺利地编成了一部较好的志书,而且培育和锻炼出一支比较成熟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年轻的修志队伍。主编对贡献大的固然要表彰,对贡献不大的也不能歧视而要择其长处予以鼓励,使每个同志均获得成就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就促使每一个人自觉不自觉地逐渐学到别人的智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而达到各有提高、整体推进的目标。涉县方志办由于采取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使每位编辑都感到修志工作不但是为中国共产党立言、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立言,是在做资政、存史、教化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德政工程,而且也是为自己终身发展奠基,是自己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不可多得的机遇。因此不光主编带头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而全体人员都能8小时之内努力干、8小时之外作贡献,常年累月4年如一日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外出学习、下乡吃方便面,与外地交换志书为省钱去捡破纸壳做邮件包装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比学赶帮、公而忘家的模范人、典型事,这也感动了相关领导和社会上的人,一帮弱势群体硬是撑起了一方史志的蓝天。

  涉县方志办为了使志书达到“体约而不芜”的目的,在制订志书纲目上下了一定功夫。设置了编写提纲“三步走”的系统工程。第一步是“采点”,即从全国交换和购买来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所有志书中进行地毯式、梳篦式“铁壁合围”,从中寻求涉县续志应该采纳的优点,包括篇目设置、资料运用、写作方式等。就像蜜蜂到四野采集花蕊一样。每人建一本八开大纸的“采集全国优秀志书亮点一览表”,纵排志书名称,横列主项和分项。第二步是讨论,每个人汇报自己所选的章、节、目及其要素并说明理由,经过大家充分对比和酝酿,最后集体定夺,来确立最佳方案,每一个编至少要用一个整整的工作日才可基本完成。第三步是经过再讨论后制成460页30余万字的十分详细的《篇目大纲》,其中包含篇、章、节、目、细目及其要素等。然后向各个提供资料单位分派包括概述、大事记、专志、荣誉、之最、图片等在内的任务。还包括设计好的表格,其中表题、表序、表的单位、表目、表格、表注俱全,只待相关单位去填写即可。另外还对照片和示意图(包括曲线图、饼图、塔形图等)从内容、数量及其质量要求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当然,也允许各单位据实灵活运用并提倡创新。这样从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1年半的时间,包括培训学习、采集它山之石等一系列工序,才制作完成一个“篇目大纲”,并将其制成一本书;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克服了无知识储备、匆忙上阵“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误区,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个牢固的根基,大大提高了分志承编单位的科学性、操作性、实效性。实践证明,前期误工是为了后期省工,达到了少走弯路之效,避免了写成后无用而推倒重来和有用的章节阙如的弊端。还是刘勰说得好:“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其意是说,所以谋划文章的纲领,应该弘扬大致写作体要,首先广泛浏览和精细地阅读,抓住大纲而提携要点,然后拓展写作道路,掌握写作的关键。涉县二轮修志立纲目即是恪循了这一写作规律的。

  方志学家黎锦熙说过:“凡欲纂著一书,必先搜集材料,材料未齐,遽尔秉笔,妙手空空,一筹莫展,操觚之士,谅皆有此经验矣。”收集资料是地方志整个工作的瓶颈。涉县方志办接受了不少单位很长时间不提供资料,或提供来的资料不能用的教训,故采取了给122个提供资料单位复印参考文献的做法,即把在设立篇目时大家公认的从内容到写法是好的并切合本地实际的志文复印1—3套,然后分发到各有关单位,使他们照葫芦画瓢,“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有的单位的参考文献多达1千页。为了复印这么多的参考文献,该办同时开动3台复印机,满负荷工作了10多天才完成。这样做的结果使每个单位及每一位提供资料者都有了拐棍,可以“闻鸡起舞”,“看别人吃东西自己也流哈喇子”,牵引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灵感,有的单位1个月就全部完成了任务,而且均制成了质量较高的资料长编。对动作迟缓的单位方志办下乡亲自上门讲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讨论会、听证会,最后不到半年时间,全县122个单位的资料长编全部完成入档。这样做避免了许多无用功,少走了弯路,减少了无用资料的数量,从通常收集资料中的素材与题材10:1精减到3:1甚至2:1。在收集资料中还采用以先进带后进的办法,先培植典型,然后带上其成果展示给未完成者,补齐了短板。涉县方志办包括资料长编在内的49盒修志过程档案以全国唯一的展览形式入展国家方志馆展厅中央。

  孔子提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章学诚认为“良史莫不攻文。”刘勰主张撰文应具八种风格“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并强调“辞为肌肤,志实骨髓”,即“文质并茂”的纂志原理。涉县二轮志书出版后,受到许多专家的认可和赞誉,武铁良主任称“书中立意高远、创意出神之处颇多”,缴世忠主任称其为“冀南佳志”。该书的看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新三宝体上做了有益探索。该体例首设地理环境,居民置于中心地位,之后再写各种事。这就像中华民族国粹戏剧中先搭舞台、再有演员、然后是表演剧目一样,构成地上产生人、人再去做事、事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地和人这样一个要项齐全、相生相促、依次推进、循环往复、交互提高、和谐发展的得体流畅而活力涌动的有机整体,它既符合人们的习惯的思维逻辑,又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现实,对修志从写作内容到写作顺序都非常吻合并十分贴切。时至今日,“事”的部分可扩充为经济、政治、文化,是为“新三宝体”。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润珍断言:“三宝体是中国地方志众多体例中的正宗”,认为“《涉县志(1991—2011)》可谓是较为完善的‘新三宝体’志书的典范”。浙江省方志专家韩章训认为:“《涉县志(1991—2011)》这种谋篇模式,既是对旧‘三宝体’的一种批判和继承,也是对‘新三宝体’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二是突出了两大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突出时代特色上单设“改革开放”一大板块,浓墨重彩地反映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成就及其曲折过程和存在问题等。还写了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经济园区、民营经济、城乡一体化、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兴习俗等。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升格单独设置娲皇古迹和红色圣地两篇,突出了本区域的两大名片。在农业篇后升格单设涉县“三珍”,以突出闻名海内外的地方特产。山西省方志专家任根珠评论说“《涉县志(1991—2011)》的编纂者在篇目设置上锐意创新,牢牢把握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立足创新,匠心独运,使该志在诸多方面取得大的突破,新意迭出,多有给人以启迪之处。”三是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命题自古有之,早在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春秋第一相”的管仲就郑重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文学理论家刘勰提出:“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被之千载,表征盛衰,殷鉴兴废。”其意是说,考究史书的编著,一定要融会贯通百家人物,覆盖千年时间,阐释验证朝代的兴衰过程,以作为后代的借鉴。涉县二轮志书坚守“自古方志半人物”的传统,努力收罗“百家人物”,克服一轮志书普遍存在的“经济繁荣,人烟稀少”之憾,尽力尽量加大对人的记述。首先将人置于中心地位,一反大多志书总把人物臀后的结构模式,继“山河揽胜”(地理)后即设“人本扫瞄”一大板块,下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居民生活、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民俗 宗教 语言、涉县精神、人物,其中人物名表共设9节15个表,载录“人物方位之广、界面之全、数量之多,足以成为彰显人文之盛的又一亮点。”方志专家武铁良以“一部凸显人文特色的续志佳作—读《涉县志(1991—2011)》有感”为题,予以全方位的评述。四是设置涉县精神,利用和依托涉县县委征集“涉县精神”的活动这一载体,将本地人们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来,把“诚实、勤奋、团结、奉献”的人文、人品、人性、人权、人道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催人泪下,编者抓住了志书的灵魂所在,将本区域“精神”设为一级目是绝大多数志书未能做到的,这是需要有一定胆量和气魄的。五是精心设置三级序,书首设总述,板块下和篇下设无题小序,齐家璐主任说:“三级‘述’的设置,使得《涉县志》的整体性大大得到了加强,”“《涉县志》的三级述体文字,写的很精练,很精彩。”三级述无论从体例内容上,还是增强著述性上,都大大增强了志书思想的深刻性和体例的严谨性。撰写述体要求主编有一定的历史穿透力,涉县二轮志的述体力争站在历史的长河之上,点评百业之兴衰。

  刘勰曾尖锐指出:“虽有俊才,谬则多谢;斯言一玷,千载弗化。”是说作者即使有杰出才能,而写作一旦有了谬误就有愧疚;文章中有了一点玷污,即使过了千年也不能改变。涉县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和县方志办多次下发文件,反复要求各分志承编单位从资料的思想观点、保密审查、人名地名、准确时间、数据采用、内容增减、图片补充等方面认真审核把关,由分志承编人、保密员、单位一把手层层签字,并加盖公章,填写责任卡,然后永久存档,反复强调万一将来出现问题,即以档案为准绳和依据,以此引起所有参与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了严格的十二审制度:初稿完成后互审、各编完成后主编审、成稿后返回到各单位再审、聘请本县地情专家审、送交县领导审、会同统计部门审、经由宗教部门审、送交军事部门审、通过县保密局审、市专家审、省与全国专家审、省方志办终审,而且在前几个环节中循环反复进行多次。坚持独证不书;说法不一的要以权威部门为准;对有争议的而暂无定论的可多说并存。坚持编前交流,编中跟踪、编后验收。将志稿编辑的常用语辨析(简约语言、忌用语言),句式转换(公文式、教科书式、文学式、新闻式、评论式一律转换成记述式),消除硬伤(前后矛盾、史实错误),保证总述、篇下序、大事记、志文以及文与表、文与图之间不得有丝毫误差,避免歧义等编辑章法要领。要及时交流,人人谈经验、说教训、明得失,并对所编各章节稿相互挑毛病,找问题,提优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终使志稿达到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传世之作。

  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刘勰提出:“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并批评“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辞,莫肯研术。”以上所说的“术”均指规律、原则和方法,他告诫我们修志人必须掌握并不断学习必要的修志规律和方法。刘勰还进一步要求“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即文章的写作要验证于像孔子、孟子那样的圣人,而探究圣人的意旨和做法必定要宗法于他们的精典著作。涉县方志办充分认识到方志理论和修志实践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人之两腿,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从二轮修志开始至今,坚持每日学习理论,每周写学习心得,每月撰写论文,在每月举行闭卷考试时都要像高考语文试卷一样,有简答题、论述题,尤其是均要设置至少3000字的作文(理论文章)。每写完一篇,作者都要公开讲述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并将试卷和论文全员传阅,还要求每个人针对每位编辑的文章分别写出自己所认为的优长和不足:优点说全,存在问题要毫不讲情面地深刻而透彻地提出来,致使方志理论研究形成习惯。在2013—2015年举行全省方志理论研讨会上,获三连冠。每年均有4人至少4篇论文入选,其中2014年4人入选7篇,在篇数上占全省1/5,在字数上占全省1/3。在中指组举行的“2015年新方志论坛”上,樊春楼一人上两篇(其中一篇与人合写),其中独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地方志纂修》一文2.4万字,获篇数和单篇字数两项之最,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2016年,樊春楼又以《凡例的设置及其基本要求》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刘勰郑重提出:“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他谆谆告诫我们,史志工作是真实反映一个时代的史实,要对天下负有责任。地方志工作首先要完成修志书、编年鉴这项主业,同时在此基础上要多措并举,努力拓展地方志事业新渠道。涉县方志办在编成二轮志书和年鉴工作的前提下,一是努力推动全县乡镇村志和部门志、行业志编修,从管理、培训、指导、审查、出版等各个环节中不厌其烦地全程服务,截止2015年全县编修乡镇村志、行业部门志30余种,2016年春,又同时启动美丽乡村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村志60余种。二是筹建涉县方志馆,采用以交换为主、购买为辅的方式,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800余个方志单位取得联系,成功交换和购买志书和年鉴以及相关地情书籍和影像资料,其中地级(市、地区、州、盟)以上单位220余个,占全国约320个的70%,而这220余个市级单位又有平均10多个下辖的县(市、区)的简要内容,这样涉县方志馆所藏志书、年鉴及地情资料的内容覆盖了全国70%的疆域。同时还注重收藏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古都、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保存完好的古城以及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有特色及古今名人所在地的志书和年鉴。涉县方志馆现藏书2200余册,成为全省县级方志馆藏书佼佼者。设有展示室、编研室、储藏室、交流室4室120余平方米。三是注重其他地情资料(书、报、刊)等的收集,其中2014年就主编、参编、协助、推荐阅读:应用基础研究!收集本区域地情资料百余种,为建成地情资料编研中心、指导中心、服务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的为学三境界告诉人们:一是要站位高,二是要勇于和善于攀登,然后才有可能“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涉县方志办高起点设计,经过4年多的竭诚尽力、顽强拼搏,初步达到了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基本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出成果、四年创品牌、五年大发展的预期目标。二轮志书编写较为成功,一支年轻的修志队伍茁壮成长,在读志用志方面又出版了全省唯一的图文并茂的《涉县志(简本)》,方志馆已有2200本书籍和电子音响资料的储备,方志网的创意和栏目设计业已完成,年鉴基本做到一年一鉴,60种村志编修同时启动。然而,方志事业无穷期,涉县方志办的不足、缺陷和困境依然存在,离党和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距先进地区和发达地区还相差甚远,要完成《全国地方志事业规划纲要(2015—2020)》的宏伟蓝图,真正完成“纬军国”“任栋梁”的使命,还任重道远,他们决心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工匠精神励志,用“文心雕龙”修身,只争朝夕,持之以恒,为构建方志事业大厦增砖添瓦。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