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举办
“2019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日前在京举行。论坛以“引领学术、服务创新、锻造品牌、争创一流”为主题,来自全国科技期刊界的3000多位代表共同探索“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
本届论坛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戴国强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吴尚之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在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交叉学科上下功夫,精心组织一流学者、一流专家通过学术期刊平台引领学科发展,提升我国的学术话语权,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期刊单位建立与一流期刊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和优质稿件的竞争能力。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提出,一流科学研究需要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持,中国一流科技期刊优先发表中国学者具有引领性和原创性的成果,支持中国一流人才的科学研究,既能提升期刊影响力,又能为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本届论坛发布了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的2019 “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CI”以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CI”以全球性统计源数据统计分析中国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期刊中的位置和影响力,对标国际一流期刊。年报显示,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连续7年快速增长,显示出我国学术期刊质量不断提升。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科技TOP期刊与SCI中等期刊水平相当,有几种期刊已经进入国际顶尖期刊行列。当然,更多期刊距离世界一流尚有不小差距,在提升期刊国际竞争力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戴国强认为,应在打造精良的出版平台和推进建设引导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上多发力。在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面,他透露,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等研究单位将合作开展世界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组建世界科技期刊评价委员会,发挥各评价机构的学术优势,探索建立新型评价指标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数据支撑。在出版与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中国知网在会上发布了基于世界知识大数据打造的资源完整、检索精准、发布及时的全球学术文献整合传播平台--《全球学术快报(外文版)》,以先进、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标准及各种应用,为我国学术期刊把握全球动态、直通全球读者,造了新的出海大船。
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的产业化发展,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知网董事长王明亮认为,做大做强学术期刊应当走产业化道路。在对比传统及其他国家学术期刊发展模式后,他提出了学术期刊产业化发展的“中国模式”,即市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督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于此模式中国知网提出了知识创新服务业这一新业态,与之相应,中国知网也确立了自身的新定位,即为全球化“知识创新服务业”的发展,建设打造国际化知识基础设施产业,在知识创新、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服务业之间,打通知识的协同生产、管理、传播、互动交流、扩散、服务、利用、保存各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设施与工具。
自2015年开始,“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已连续举办5届,累计现场参加人数有10000多人、网上在线多人,已成为我国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海水稻”春播育秧时值春耕时节,三亚南繁种质资源材料陆续送到青岛,正式拉开春播育秧工作的序幕。不同的是,这里种上了“海水稻”。【详细】
长征火箭 300次发射的背后4月20日晚10时4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载着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完成了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第100次发射;此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300次发射。【详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