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顶级期刊论文与顶级成果划等号

2020-02-24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1】,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第(十二)条指出:“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深入科研一线,掌握一手资料,不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未经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不得向公众传播。”

  然而,“意见”公布后,仍有不少单位把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论文视为某一方面的“重大突破性成果”、“里程碑式成果”而强力宣传,那么这种做法靠谱吗?

  大家知道,未经验证的所谓成果只能算作一种可能成立的学术观点而已,其是否正确得经得住同行的重复性验证、质疑,其有多大意义也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知晓

  有人说,顶级刊物发表的文章都是经过资深编辑、权威专家把关才最终出版的,刊登的论文质量是顶呱呱滴。若真如此,那么为啥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还能被撤稿?为啥同行不能重复某些论文的研究结果?为啥论文中所提到的“潜在重大意义”迟迟不能落地?

  一般说来,论文的创新程度越大,则“离经叛道”的程度越大,初期被别人接受的难度也越大。越是顶级刊物,越不愿意冒风险刊登这样的论文。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本庶佑【2】指出:“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定论,因此不受人待见,评审员会给你提很多负面的意见,你的文章也上不了顶级刊物。迎合时代风向的文章比较容易被接受,否则的话,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获得认可。”

  其实,顶级刊物发表的文章多为跟踪热点的方法类文章,推翻已有定论或开拓新领域的原创类文章确实难以在其上发表。2015年《PNAS》发表的一篇文章【3】指出:审稿专家常常推荐接受平庸论文而拒绝有开创性贡献的论文;2016年《PNAS》发表的另一篇文章【4】指出:同行之间的竞争会导致更多不公平的评议、降低评议意见的一致性,以至于把不少高质量的工作拒之门外;2017年《Nature》发表的一篇文章【5】指出:高创新性论文倾向于发表在较低影响因子的刊物上。这意味着同行评议制【6】通常适用于识别“糟糕”工作与“从1到N”的工作,而难以胜任甄别“从0到1”的工作。简言之,顶级刊物通常不发表顶级成果。纵观科学史,诸多诺奖得主的开山之作论文通常发表在名不见经传的刊物,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支撑。

  综上,正确的论文价值导向是看论文本身的质量,而不是看论文发表的载体——期刊;评判论文质量的公正“裁判”是实证,而不是少数的审稿专家;评判成果意义的“裁判”是“时间”,而不是“宣传”。把顶级刊物论文视为顶级成果是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表现,且这种过度夸大论文价值之风与“意见”相违,应予叫停。

  参考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6/11/content_5399239.htm

  【2】[转载]为何一流的工作难以在顶级刊物上发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192349

  【3】Siler, K., Lee, K., & Bero, L. (2015).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gatekeeping.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2(2), 360-5.

  【4】Robert L. Goldstone,Dirk Helbing(2016).Peer review and competition in the Art Exhibition Gam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3(30),8414-8419.

  【5】Paula Stephan, Reinhilde Veugelers, Jian Wang (2017). Blinkered by bibliometrics.Nature, 544(7651) 411-412.

  【6】再论同行评议制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7609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