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经济的动力:从人工智能到超级智能
智能经济的动力:从人工智能到超级智能。本文是根据研讨会发言形成的探讨性文章,主要阐述了智能经济的产生本质上是科技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后的产物。提出智能经济运转的动力除了人工智能,人类的智能,互联网大脑模型的超级智能也是新出现的要素。建议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超级智能的发育过程,和凸显智能特征的云反射弧机制的建立是智能经济研究值得关注的两个重要方向。
21世纪以来,我们经历了一次前沿科技爆发和繁荣的时代,从Web2.0、社交网络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云机器人。。,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这其中既有脑科学与前沿科技的结合,如谷歌大脑、百度大脑、腾讯大脑,城市大脑,互联网大脑,也有科技领域与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如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
2019年10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第六届互联网世界大会上,首次提到“智能经济”新趋势。他表示,数字经济在经历了PC的发明与普及、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三个阶段后,正在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
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和研究热点,对于什么是智能经济,不同专家也给与了各种解读。陈世清在《智慧经济与智慧产业》一文中提出:智能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基本坐标,以物理设备、电脑网络、人脑智慧为基本框架,以智能政府、智能经济、智能社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经济形态。
为什么在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之后,又新涌现出智能经济,它的产生符不符合产业和经济趋势,我们基于对21世纪科技生态变化的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4点探讨意见:
第一、智能经济的产生本质上是因为科技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21世纪以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是互联网及其科技衍生物,不仅仅是对工作,学习,娱乐等领域,更重要的是对组织形态,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过去的20年中,互联网的基础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从网状结构进化成为大脑模型。如果用神经系统发育的角度看,2004年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类脑神经元网络,2005年云计算为代表的类中枢神经系统,2009年物联网为代表的类感觉神经系统,2012年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为代表的类运动神经系统,2013年大数据,2015年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驱动力,2018年谷歌大脑、百度大脑、阿里大脑、腾讯大脑、城市大脑,工业大脑等不断涌现,互联网的类脑模型已越来越清晰。
在互联网处于网状结构时,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凸显了互联网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特征。但当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生态形成类脑的复杂巨系统时。智能作为脑的重要特征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结合,智能经济的提出应该符合和顺应了科技发展的这一趋势。
第二、智能经济与人工智能、超级智能的关系,
1911年,Wheeler注意到蚁群表现得像一个动物的细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群体智能最初的概念。此后侯世达(1979)、彼得·罗素(1983)、汤姆·阿特利(1993)、皮埃尔·列维(1994)、霍华德·布洛姆(1995年)、弗朗西斯·海拉恩(1995年)等对群体智能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群体智能是一种共享的或者群体的智能,是集结众人的意见进而转化为决策的一种智能形式。
在互联网大脑模型中,人类、商业机构、军事机构、政府机构链接起来形成互联网的右大脑-云群体智能,另一方面是传感器、音频视频监控、机器人、交通、生产、办公、家庭智能设备链接起来形成互联网的左大脑-云机器智能。他们通过互联网的类脑神经元网络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进行信息交互的更为复杂的群体智能。
这种新的智能形式既不是人的群体智能,也不是机器的群体智能,由此可以提出新的超级智能定义:即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通过互联网的类脑结构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界前所未有的智能形式
在这个框架下,人工智能作为超级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智慧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将它们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共同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反馈和改造。超级智能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结合会出现哪些新的特征,新的规律和新的现象,这将是未来人工智能、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
第三、超级智能的形成对智能经济的影响,
在前文提到,智能经济是互联网架构的变化并与经济结合的产物。应该注意到,互联网从网状架构进化成为类脑模型是并不是在短时间完成的,而是经历了数十年时间,在这过程中,互联网大脑模型中的每一个”神经系统“发育和成熟时,都会对一个国家或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可以看作是智能经济从小到大,不断演进的过程。
譬如当超级智能的神经元网络(社交网络)从2004年开始加速发育时,对人类社会的社会交往,购物,娱乐,学习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改变,当2005年中枢神经系统(云计算)开始萌芽时,对于大规模的机房建设,服务器生产,存储行业、计算机芯片行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2008年开始的神经纤维领域(3G,4G,5G)技术发展时,对通讯行业首先引起产业变革。2009年兴起的感觉神经系统(物联网),2012年兴起的运动神经系统(工业互联网,云机器)对于制造行业、交通行业、机器人行业产生了重要拉动作用,当2018年互联网大脑模型与城市,工业、农业结合产生城市大脑,工业大脑、农业大脑时,智能经济开始介入到城市建设、工业、农业等领域。
2020年新基建提出重点建设5G、特高压、城际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向。可以看作是社会投资进一步推动以互联网大脑模型为基础的超级智能形成。它们分别对应了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智能算法,智能系统的能源驱动等等领域。由此可以看出,新基建的提出,是智能经济在大的超级智能框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四、云反射弧将是智能经济体现智能的重要特征,
我们知道反射弧是生命智能体展现智能的重要功能,同样随着人类用户,各种传感器、云机器人、智能设备、光纤,移动通信线路的加入,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各神经系统逐渐完善起来。这样在生物大脑中的神经反射功能在互联网的大脑模型中也开始形成,我们将互联网大脑模型中的这个类神经反射现象称为云反射弧。它是互联网大脑模型可以对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各种问题产生反应、做出决策、开展行动进而产生超级智能的关键。
应该说人类社会的大量经济活动将通过云反射弧的机制得以实现。例如一次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的出行打车,一次通过云端实现的购物活动。一次通过烟雾报警传感器引发的灭火行动等,我们可以以滴滴打车作为范例:
滴滴的服务乘客的流程是这样的:用户发出需求,滴滴的中央智能系统(滴滴大脑)进行调度,发送需求给司机,司机做出响应,驾驶汽车找到用户并运送到目的地。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滴滴是一种基于机器智能的云反射弧平台公司。
用户、手机、作为感受器;3G、4G移动通讯作为传入和传出神经,滴滴的中央智能系统(滴滴大脑)作为神经中枢;滴滴司机(汽车)作为效应器;一次滴滴的服务就可以看做一次与交通有关的云反射弧实现。如何保证一个服务活动中云反射弧的高效,安全,有序的完成,就成为滴滴需要不断研究重要内容。
因此当以互联网类脑架构为基础的超级智能不断成熟后,如何根据人类社会特别是经济领域的需求,形成与之相配的云反射弧机制,例如交通云反射弧,购物云反射,交通云反射弧,防火云反射弧,金融云反射弧等等等等。包括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美团,联想、海尔等等巨头公司,在这个云反射机制梳理过程中承担怎样的角色?消费者,中小企业,政府机构在这个机制下承担怎样的角色?这些是否都是是未来智能经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作者介绍:计算机博士,《崛起的超级智能》作者,刘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